“熔炉”城边缘,那座被遗忘的工业废墟深处,锈蚀的铁皮在夜风里发出细碎的“咯吱”声,仿佛在为这片死寂之地增添最后一丝生机。废弃仓库的伪装大门如同巨兽的咽喉,无声滑开时带起些许积尘,又在身后严密闭合,将外界的霓虹与喧嚣彻底隔绝。
内部空间与破败外表形成的反差,足以让任何初次踏入者震惊。空气经过三层HEPA滤网与活性炭吸附系统处理,带着淡淡的消毒水气息,恒温22℃、恒湿50%的环境精准得如同实验室。只有墙壁内嵌式服务器发出的低沉嗡鸣,与众人平稳的呼吸声交织,构成这里唯一的背景音。
加密的冷白光线从天花板的菱形灯槽洒下,在中央巨大的合金战术桌上投下均匀的光斑,环绕四周的全息投影阵列正处于待机状态,屏幕边缘闪烁着微弱的蓝光。
黑崎端坐于战术桌主位,黑色作战服的领口随意敞开两颗纽扣,露出颈间一道浅淡的刀疤。
他身形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愈发挺拔冷峻,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那是一种独特的节奏,三轻一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代表他正在深度思考。
面前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田中健传来的“绝密”指令以滚动文字的形式浮现,当“斩首”二字如同淬毒的匕首般跃入眼帘时,他深邃的眼眸中骤然闪过一丝冰寒刺骨的锐芒,那是常年游走于生死边缘才有的狠戾,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丝锐芒里还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审视,仿佛在评估这道指令背后的真正意图。不过瞬息之间,他眼中的情绪便彻底收敛,重新恢复古井无波的深沉,仿佛刚才那瞬间的波动只是湖面掠过的一丝涟漪。
他抬起左手腕,那块看似普通的机械表实则是加密通讯终端。指尖在表盘刻度上快速划过,输入一串由数字与符号组成的特定序列。
三秒后,仓库内侧一扇完美伪装成重型货架的金属门悄然滑开,齿轮转动的细微声响被环境音掩盖。三个气质迥异却同样散发着危险气息的身影,如同鬼魅般依次步入这间核心密室。
为首者是詹姆斯·米勒,代号“爵士”。这位年约四十的盎格鲁-撒克逊后裔有着典型的西方贵族长相,金发梳得一丝不苟,发胶的光泽在冷光下清晰可见。
他身着一套定制的深灰色西装,面料是意大利顶级羊毛混纺,即使在这种充满肃杀气息的密室里,也依旧保持着熨帖平整。袖口露出的铂金袖扣刻着家族纹章,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低调的蓝宝石戒指——那是他在地下格斗场赢得的第一笔巨额奖金所购,也是他身份的象征。
他走路时脊背挺直,步伐稳健,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古典贵族的优雅,仿佛下一秒就要走进宴会厅而非战术指挥室。但只要与他那双冰蓝色的眼眸对视,便会感受到深处沉淀的狠戾——那是他在纽约地下格斗场厮杀五年、在华尔街尔虞我诈十年才练就的眼神,既有对鲜血的漠视,也有对规则的精准把握。
作为黑崎在“熔炉”白道世界的完美面具,他掌管着“血池”俱乐部及周边二十余家合法企业,小到酒吧、餐厅,大到物流、地产,这些产业如同蛛网般遍布“熔炉”城,既是资金洗白的渠道,也是情报汇集的节点,更能通过上层社交为组织搭建保护伞。
紧随其后的是李琟,代号“墨师”。这位中年亚裔男子身形瘦小,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深灰色中式及膝褂子,布料上还能看到几处细密的针脚,显然是自己修补过的。
他微微佝偻着背,走路时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响,仿佛怕惊扰到什么。那张其貌不扬的脸上总是带着几分睡眼惺忪,眼皮半耷拉着,浑浊的眼神似乎永远聚焦在远处,对周遭一切都显得兴趣缺缺,让人忍不住怀疑他是否随时会睡着。
但组织内核成员都对他敬畏有加——这位看似普通的老者,不仅精通易经卜卦、紫微斗数等传统术数,还擅长心理推演与行为分析,更掌握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偏门秘术,比如通过一个人的微表情判断其是否说谎,通过环境痕迹还原事件经过。
三年前“熔炉”城那场着名的“雨夜围剿”,正是他通过对手的行动轨迹推演出行踪,才让黑崎的队伍得以提前设伏,以最小代价完成反杀。他是团队当之无愧的大脑与预言家,很多时候,黑崎做出的关键决策,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最后入场的是雷刚,代号“铁盾”。他的出现仿佛瞬间打破了密室里的精致感,带来一股扑面而来的彪悍气息。
磨损严重的丛林迷彩作战服沾满了尘土与机油的痕迹,袖口被粗鲁地卷到肘部,露出肌肉虬结的小臂——那上面布满了新旧交错的伤疤,最长的一道从手肘延伸到手腕,是当年在非洲执行任务时被鳄鱼咬伤留下的。
小臂外侧还纹着一头张牙舞爪的黑豹,墨色纹身早已褪去鲜亮,却更添几分狰狞。他脸上那道纵贯左眼的刀疤最为醒目,伤疤边缘的皮肤微微凸起,那是被霰弹枪弹片划伤后留下的永久性印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