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打算让古筝来担纲前奏和间奏的主旋律,琵琶作为点缀,丰富音色层次。”李健一边画一边讲解,笔尖在稿纸上勾勒出简单的乐器编排示意图,“主歌部分以叙事为主,用低沉的男嗓演唱,突出《青花瓷》的温婉意境;副歌部分需要升华情感,我原本想加一段高音和声,但刚才想到你的双声嗓,觉得或许可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杨昊轩握着矿泉水瓶的手指微微收紧,脑子里的编曲思路瞬间清晰起来。他接过李健递来的笔,在稿纸副歌部分的歌词旁边,轻轻画了两条平行的旋律线:“李老师,我觉得可以这样——副歌前两句用我的男嗓和您的声音做和声,铺垫情感;到‘天青色等烟雨’这句时,我切换成女嗓,用清亮的音色突出那种缥缈的意境,和您的男嗓形成对比,这样情感层次会更丰富。”
他一边说,一边轻轻哼唱起来。先是低沉温润的男嗓,唱到“天青色等烟雨”时,自然地切换成清亮空灵的女嗓,两种音色交织在一起,虽然没有伴奏,却已经隐约透出了《青花瓷》的韵味。
李健听得眼睛发亮,等杨昊轩唱完,他立刻点头:“就是这个感觉!你的女嗓清亮却不尖锐,刚好能契合‘天青色等烟雨’的缥缈感,和原曲的意境太搭了!”
两人越聊越投入,从乐器的编排到和声的层次,从咬字的处理到舞台灯光的配合,话题源源不断。杨昊轩渐渐放开了拘谨,把前世积累的编曲经验和今生的想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比如在古筝前奏里加入轻微的泛音,增强空灵感;在琵琶间奏后加入一段简短的钢琴衔接,让古典与流行过渡更自然。
李健对这些建议一一认可,甚至主动调整了自己的初步构想,配合杨昊轩的编曲思路。两人时不时拿起笔在稿纸上修改,偶尔会因为某个细节争论两句,但很快又能达成共识,休息区里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两人温和的讨论声。
这时,一道身影从休息区旁边路过,正是李荣浩。他原本正低头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着什么,路过时无意间瞥了一眼茶几上的稿纸,目光顿了顿。当看到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编曲批注,尤其是杨昊轩画的双声嗓和声线示意图时,他脚步停了下来,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之前一公的时候,李荣浩只觉得杨昊轩是个有点才华但过于内敛的学霸,对他的印象并不算深刻。但刚才瞥见的编曲思路,却让他有些意外——无论是乐器的搭配还是和声的设计,都显得格外专业,尤其是双声嗓的运用,更是别出心裁。
他站在原地看了几秒,杨昊轩和李健正聊得投入,并没有注意到他。李荣浩嘴角动了动,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没上前,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昊轩的背影,转身继续往前走。只是他的脚步比刚才慢了些,显然是把刚才看到的编曲思路记在了心里。
休息区里,杨昊轩和李健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阳光透过录制棚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给稿纸上的乐谱和批注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杨昊轩看着身边认真讨论音乐的李健,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放下“藏才华”的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而这种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比任何荣誉都让他觉得温暖。
“昊轩,你看这样行不行?”李健忽然指着稿纸,打断了他的思绪,“咱们把古筝间奏从8小节延长到16小节,在中间加入一段琵琶和吉他的对话,既有古典韵味,又有流行元素,你觉得怎么样?”
杨昊轩回过神,看着稿纸上的修改,立刻点头:“太合适了!吉他的音色可以稍微柔和些,和琵琶的清亮形成呼应,这样既能突出国风主题,又不会让年轻观众觉得晦涩。”
两人相视一笑,眼里都带着对作品的期待。此刻的他们,早已没有了前辈和后辈的隔阂,只剩下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好作品的追求。而这场关于《青花瓷》的国风之约,也注定会成为《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三季》里,最惊艳的舞台之一。
杨昊轩低头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指尖轻轻拂过“双声和声”“古筝前奏”这些字眼,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他不必再刻意藏着自己的才华。在这样一个充满热爱与尊重的舞台上,在这样一位懂得欣赏他的前辈身边,尽情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许才是对音乐最好的致敬。
喜欢双声学霸:我在披哥3封神请大家收藏:(m.38xs.com)双声学霸:我在披哥3封神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