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的议事厅里,四张营地地图拼在一块儿,一条红虚线从“方舟”伸出去,连到东、南、北三个营地——这是刚定好的简易公路计划。王斐用手指顺着红线划:“修路得绕开变异体多的废墟,尽量用以前的老公路底子,这样能省一半时间。”
桌边的苏梅、老郑、赵强都点头。苏梅指着南部营地旁边的河说:“我们那儿有木筏,能运修路用的木头;北部营地有铁工具,正好用来平路面;东部营地人多,能清掉路基上的碎石子。”赵强马上接话:“我们还能打一批铁锹、手推车,保证大伙儿干活不费劲!”
计划定好,四个营地立刻动手。“方舟”的工程师带着测量仪,先去沿路标路线;南部营地的人砍了河边的树,把圆木捆成木筏,顺着河运到工地;北部营地的工匠连夜赶工,打了两百多把铁锹、五十辆手推车,用越野车一批批送过去;东部营地组织了一百多人,提前把路基上的野草、碎石清干净。
开工那天,四个营地的人在路线中间碰面。王斐看着眼前的人——有扛铁锹的年轻人,有推小车的老人,甚至有拿小铲子捡碎石的小孩,心里挺感慨。“咱们今天修的不只是路,是能互相帮衬的路,是能让日子变好的路!”他的声音通过对讲机传到每个工地,大伙儿立刻欢呼起来。
修路这些天,四个营地的人不分你我。早上,南部营地的人会带烤红薯给大家当早饭;中午,“方舟”的炊事班推着餐车送热汤、面包;晚上,北部营地的人会生火,大伙儿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苏梅说南部的麦子已经发芽,老郑说东部又修好两台通讯设备,赵强还炫耀新打的铁工具。
碰到难弄的路段——一段被塌楼堵住的路基,四个营地的人更是一起上。东部营地的人用撬棍撬大水泥板,北部营地的人用起重机吊废钢,南部营地的人用木筏运新石头填坑,“方舟”的工程师在旁边指挥,原本要三天清完的路,一天就通了。
半个月后,简易公路终于修通了。第一辆装着南部种子的越野车从“方舟”出发,顺着新路往东部营地开,沿路的人都围过来,有的撒花,有的鼓掌,小孩追着车跑,笑声在山谷里飘很远。王斐坐在副驾上,看着路边的景象——东部营地的新仓库盖好了,北部营地的铁工坊冒着烟,南部营地的田里绿油油一片,心里满是成就感。
公路通了以后,四个营地来往更勤了。“方舟”的学校来了第一批其他营地的孩子,小远拉着东部营地的男孩,给他看自己画的“未来家”;南部营地的农民来“方舟”的田里,学新的浇水技术;北部营地的工匠和“方舟”的工程师一起,琢磨更好用的播种机。
这天,四个营地开视频会。苏梅笑着说:“我们营地的麦子再过两个月就能收,到时候一定给大伙儿送过去!”老郑接着说:“我们的通讯设备又能覆盖两个小废墟,说不定很快能联系上更多人!”赵强拍着胸脯说:“我们的铁工坊现在能造拖拉机了,以后种地更省力!”
王斐看着屏幕上每个人的笑脸,心里明白:末世的苦日子早过去了,现在大伙儿正用手一点点重建家园,靠互相帮衬过日子。公路连的不只是四个营地,更是大伙儿对未来的盼头。
太阳快落山时,王斐站在“方舟”的了望塔上,看着公路上来往的车,看着远处营地的灯慢慢亮起来,像星星散在地上。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多营地加入联盟,修更多路,总有一天,这片满是废墟的土地,会重新热闹起来,成为人类的新家。
“方舟”的田里,金黄的麦子在风里晃,沉甸甸的麦穗把麦秆压弯了。王斐弯腰摘了一支麦穗,用手轻轻搓,饱满的麦粒落在手心,带着太阳的温度。“今年收成比想的还好!”他笑着对身边的苏梅说,“多亏了南部营地的好种子,还有北部营地打的收割机,要是光靠手割,这么多麦子根本收不完。”
苏梅望着无边的麦浪,心里挺踏实:“这是咱们四个营地一起种的麦子,收成肯定好。之前我们营地的老人还担心,要是遇到坏年景怎么办,现在有这么多粮食存着,大伙儿都放心了。”
为了收麦子,联盟早就做好了计划:南部营地派来会种地的农民,教大家怎么割麦子;北部营地调过来三台自己做的小收割机,收麦子快多了;东部营地组织人手,把割好的麦子运到晒场;“方舟”准备了足够的麻袋和仓库,保证粮食能存好。
早上天刚亮,田里就热闹起来。收割机的轰隆声、大伙儿的笑声、麦穗落地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小远和其他营地的孩子也来帮忙,他们提着小篮子,跟在大人后面捡掉在地上的麦穗,脸上满是高兴。“爸爸,你看我捡了这么多!”小远举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跑到王斐身边,想让他夸夸自己。
王斐摸了摸小远的头,笑着说:“小远真能干!这些麦子磨成面,就能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馒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