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盟的晨雾尚未散尽,三辆载着老石聚落成员的晶能运输车便缓缓驶入防线。车斗里,孩子们扒着栏杆好奇地张望,看着整齐的农田与发光的晶能设备,眼中满是憧憬;大人们则紧攥着简陋的行李,脸上混杂着期待与不安。王斐站在广场中央迎接,却注意到赵强匆匆走来,眉头紧锁:“新发现的晶脉周边,监测到另一股能量信号,像是其他幸存者的探测设备。”
一、融合之困:旧习与新规的碰撞
1. 秩序适应:从“生存本能”到“规则意识”
聚落成员的安置工作刚启动,便出现了意外。两名年轻幸存者趁农务队员不注意,偷偷往口袋里塞了两把麦种——在洞穴里,粮食是最珍贵的私产,藏粮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老张发现后立刻制止,却被对方反问:“种在地里也是长,揣在身上也是存,有什么不一样?”
苏梅连忙上前解释,递过一本《晶盟民生手册》:“晶盟的粮食统一储存、按需分配,老人孩子每天能领300克,劳动的人能领500克,不用靠藏粮过日子。”她带着两人来到粮食储存库,指着实时更新的电子台账:“每一粒粮食都有记录,没人会多拿,也没人会少得。”老石见状,对着两人呵斥道:“晶盟待我们不薄,规矩必须守!”随后亲手将麦种放回货架,两名年轻人红着脸低下了头。
类似的摩擦接二连三:有人在公共水源处洗脏衣物,有人随意丢弃生活垃圾,还有人因为分配到的住房朝向不同提出调换。王斐没有简单批评,而是组织了“晶盟规则体验日”:让聚落成员跟着农务队体验标准化种植,跟着技术组学习设备维护,跟着医疗组参与健康监测。一天下来,一名幸存者感慨道:“原来规矩不是约束,是让日子过得更踏实。”
2. 技术隔阂:从“手工生存”到“晶能生活”
技术组的小吴负责教聚落成员使用晶能设备,却屡屡碰壁。老石的孙子小石拿着晶能手电,反复按开关却不会调节亮度,急得直跺脚:“这玩意儿不如火把好用,一按就亮!”小吴耐着性子演示:“短按开关是亮灯,长按三秒就能调亮度,没电了还能放太阳下充能。”他还特意制作了“图文说明书”,把操作步骤画成漫画,配上简单文字。
更大的难题在晶能农具的使用上。聚落成员习惯了手工翻地,面对能自动调节深度的晶能犁,迟迟不敢上手。“这铁疙瘩力气太大,万一弄坏了庄稼怎么办?”一名老农担忧地说。老张索性亲自示范,将犁深调到3.2厘米,沿着田埂稳稳前行:“你看,它比人手还准,一天能翻十亩地,省下来的力气能多浇两亩苗。”在老张的指导下,老农试着操作,当看到整齐的犁沟时,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晶脉危机:未知势力的资源博弈
1. 不速之客:荒原上的“资源掠夺者”
技术组的监测设备追踪到,靠近晶脉的废弃工厂里藏着一支十余人的队伍。陈默带着战斗组潜行探查,发现对方正用简陋的炸药开采晶核,岩壁上的原生晶脉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不少未成熟的晶核碎裂掉落,蓝色的能量汁液顺着岩石流淌,很快便失去活性。
“住手!这种开采方式会毁了整条晶脉!”陈默忍不住出声制止。对方领头的壮汉转过身,脸上带着刀疤,举起手中的猎枪:“废土上的东西,谁先抢到就是谁的!你们晶盟手伸得太长了!”壮汉身旁的人趁机引爆炸药,又一块晶核被炸碎。小吴气得发抖:“我们有技术能精准开采,既不浪费资源,还能保护晶脉再生,你们这是暴殄天物!”
刀疤脸嗤笑一声:“管它什么再生,先填饱肚子再说!”说着便挥手示意手下攻击。战斗组立刻举枪反击,晶能子弹击中对方的护甲,发出沉闷的声响。陈默发现对方的装备虽简陋,但战斗经验丰富,且熟悉地形,一时难以击溃。“先撤退,摸清他们的底细再做打算!”陈默当机立断,带着队员们边打边退。
2. 内部分歧:“强硬争夺”与“柔性协商”的抉择
紧急会议上,分歧瞬间爆发。“这群人就是强盗,直接派战斗组把他们赶走!”小李怒气冲冲地说,上次被雷策蛊惑的教训让他格外痛恨破坏规则的人。老石却摇了摇头:“他们看起来也像饿了很久的样子,说不定也是走投无路的幸存者。我们刚到晶盟时,不也不懂规矩吗?”
赵强调出监测数据:“晶脉已经受损,再拖延三天,能量密度会下降50%。但对方的位置易守难攻,硬拼会有伤亡。”王斐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他们开采晶核是为了什么?”小林回忆起探查时的细节:“我看到他们的营地有生病的孩子,还堆着不少空的抗生素药瓶。”
“有了。”王斐站起身,“陈默带战斗组守住晶脉入口,不许他们再破坏;赵强准备一套简易开采设备和药品,我去和他们谈谈。”这个决定让众人惊讶,陈默连忙劝阻:“太危险了,对方手里有枪!”王斐却指着《晶盟协作章程》:“我们的规则是守护生机,不是争夺资源。能少一场冲突,就多一份生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