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调查方向确定,大量的走访排查工作再次展开。民警们拿着模拟画像专家根据颅骨复原出的孩子大致容貌图(虽然白骨复原存在误差,但能提供大致特征),在莲湖公园周边社区进行走访,询问是否有人记得类似模样的孩子,或者听说过相关的异常情况。
同时,技术队也开始梳理近几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失踪人员记录,寻找任何可能与虐待儿童相关的蛛丝马迹。
几天过去了,走访排查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公园周边人口流动性大,时间又过去太久,人们的记忆早已模糊。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停滞时,法医中心那边传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虞倩在对骸骨进行更精细的检验时,在孩子的右侧桡骨(小臂骨)内侧,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发现了一处极其细微的、已经愈合的旧伤——一个浅淡的、三角形的凹陷性骨折痕迹。
“这个伤痕很特别,”虞倩指着放大照片对陈默说,“不像是摔倒磕碰造成的。形状很规则,边缘清晰,像是被某种……带有特定棱角的硬物,反复按压或者撞击所致。”
三角形的伤痕?特定棱角的硬物?
陈默看着那个小小的、却触目惊心的伤痕,仿佛能感受到孩子生前所承受的痛苦。
“什么样的东西,会留下这样的痕迹?”他问。
虞倩摇了摇头:“不确定。可能是某种玩具的棱角?也可能是……家具的某个特定部件?甚至可能是……某种惩罚工具?”
惩罚工具……这个词让陈默的心再次收紧。
张辰那边对全市范围内涉及儿童虐待的警情和社工作访记录进行了交叉比对。在莲湖公园半径三公里范围内的一个老旧小区——“幸福家园”小区,近五年的记录中,发现有三次关于某户居民疑似虐待儿童的匿名报警记录,但每次社区民警和社工上门走访,都因家中无人或者当事人否认而不了之。
记录显示,那户人家姓吴,户主吴建军,妻子李桂芳,据说有一个女儿,但很少被看到出门。
“吴家……”陈默看着地址,“重点查这户人家!查他们的家庭成员,查那个女儿的下落!”
侦查员立刻前往“幸福家园”小区进行调查。然而,物业登记显示,吴建军和李桂芳早在一年半前就已经搬离了小区,不知所踪。邻居们的反映也很模糊,只说这家人关系似乎不太好,经常听到吵架声,确实有个小女孩,但很少露面,看起来怯生生的,具体长相记不清了。
搬离了一年半?时间上与骸骨的死亡时间推断存在重叠!
吴家具有重大嫌疑!
“立刻查找吴建军和李桂芳现在的下落!调取他们所有的身份信息、通讯记录、银行流水!”陈默看到了突破口。
然而,吴建军和李桂芳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他们的身份证在搬离小区后几乎没有使用记录,手机号也已停机,银行账户只有少量余额,没有大额资金流动。
就在追查吴家夫妇陷入困境时,技术队在对那枚月牙形金属饰物的进一步处理中,有了一个微小但关键的发现。在饰物背面的氧化层下,利用特殊试剂,隐约显现出了几个极其模糊的、激光刻印的字母和数字——“LXS&BB”。
LXS&BB?像是一个缩写,或者……名字的拼音首字母?
“LXS……李香珊?刘小帅?BB……宝宝?蓓蓓?”张辰尝试着组合。
“查!用这个缩写组合,在全市人口数据库里进行模糊查询!重点是儿童!”陈默下令。
数据库进行了海量比对。最终,筛选出一个高度吻合的结果——李雪珊,女,曾用名:吴蓓蓓。出生日期,与骸骨推断的年龄相符!
而李雪珊的户籍信息显示,她的父母正是——吴建军和李桂芳!
户籍资料里有一张李雪珊三岁时的登记照片,虽然稚嫩,但眉眼间与颅骨复原图存在相似之处!
找到了!
这个沉眠在湖底一年多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吴蓓蓓,又名李雪珊!
那么,她的父母吴建军和李桂芳,就是杀害她的最大嫌疑人!
“全网通缉吴建军、李桂芳!”陈默厉声下令,“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案件的突破口终于被打开,但找到这对消失的夫妇,如同大海捞针。他们有意隐藏行踪,反侦察意识不弱。
专案组调整策略,一方面继续通过技术手段追踪他们可能使用的假身份或隐蔽联系方式,另一方面,重点调查他们的社会关系,寻找他们可能投靠的亲友。
在对李桂芳娘家方向的调查中,一个远房表亲提供了一条模糊的线索:大概一年前,李桂芳曾偷偷联系过他,言语间充满绝望,好像提到过想去南方的“荔湾”投靠一个什么远房表哥,但当时他也没太在意。
荔湾?南方一个以水果闻名的小县城?
这是目前唯一的、具象化的线索!
“立刻联系荔湾当地警方,协查是否有吴建军、李桂芳的踪迹!准备一下,我们亲自去一趟!”陈默当机立断。
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就必须追下去。
为了那个在淤泥中沉睡太久的孩子,也为了那无声的、三角形的伤痕所代表的痛苦。
白骨无法开口,但警察,必须替它说出真相。
荔湾县的空气粘稠而湿热,与滨河市的干爽截然不同。陈默带着张辰和两名当地配合的刑警,驱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两旁是望不到边的荔枝林,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红绿相间,本该是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此刻却因背负的使命而显得沉重。
喜欢大夏刑侦启示录请大家收藏:(m.38xs.com)大夏刑侦启示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