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州城的气氛因元军“神箭营”的逼近而愈发紧张,整座城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朱元璋回到营帐,立刻召集徐达、汤和等一众亲信将领商议对策。营帐内,烛火摇曳,众人的脸色在光影中忽明忽暗,透着凝重。
朱元璋率先打破沉默:“如今元军‘神箭营’来势汹汹,濠州城危在旦夕。咱们必须想出个万全之策,既能守住城池,又能挫一挫元军的锐气。各位兄弟,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
徐达紧皱眉头,率先发言:“大帅,‘神箭营’以骑射见长,机动性强,箭术精湛。咱们濠州城的城墙虽坚固,但若是被他们远程攻击,兄弟们会伤亡惨重。依我之见,咱们可在城外设下埋伏,等他们靠近,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汤和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妥不妥。‘神箭营’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行军谨慎,恐怕不会轻易中咱们的埋伏。而且咱们出城设伏,一旦被他们发现,反而会陷入被动。我觉得还是坚守城池,利用城墙的优势,与他们打消耗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朱元璋静静地听着,心中也在权衡利弊。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守卫的通报声:“大帅,有几位自称是来投靠的义士,求见大帅。”
朱元璋心中一动,说道:“快请进来。”
不多时,只见五六个身着粗布衣衫,但眼神坚毅的男子走进营帐。为首的一人身材魁梧,抱拳行礼道:“大帅,我等听闻您广纳贤才,心怀大义,特来投靠,愿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打量了他们一番,问道:“不知几位兄弟有何本领?”
那男子说道:“大帅,我叫周武,自幼习得武艺,略通兵法。这几位兄弟也各有所长,或擅长骑射,或精通土木。听闻元军‘神箭营’来袭,我等愿为大帅出谋划策,共退元军。”
朱元璋大喜,说道:“好!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各位兄弟来得正是时候。不知周兄弟对此次元军来袭,有何见解?”
周武看了看众人,说道:“大帅,我在来的路上,听闻了各位将军的议论。依我看,徐将军和汤将军的法子都有可取之处,但也都有弊端。咱们既要利用城墙坚守,又要主动出击,方能胜算更大。”
朱元璋来了兴致,追问道:“哦?愿闻其详。”
周武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帅,咱们可在城墙上多设弓弩手,准备大量的滚木礌石,以应对元军的攻城。同时,挑选一批精锐骑兵,悄悄绕到元军后方。等元军攻城正酣时,前后夹击。如此一来,元军腹背受敌,必乱阵脚。”
朱元璋听后,沉思片刻,拍手称赞道:“好计策!周兄弟果然有勇有谋。就依你所言,咱们立刻准备。徐达,你挑选五百精锐骑兵,务必保证他们骑术精湛,行动迅速。汤和,你负责城防,组织好弓弩手和投石车,千万不能让元军靠近城墙。周武兄弟,你就协助我统筹全局。”
众人领命而去,各自准备。濠州城顿时忙碌起来,士兵们搬运着守城器械,铁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兵器,百姓们也自发地帮忙准备粮草。
与此同时,孙德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眼线也回来了。他匆忙赶到朱元璋的营帐,说道:“朱大帅,元军‘神箭营’约有三千人,离濠州城还有三十里地,预计明日午时便能到达。他们行军速度不快,似乎并不急于攻城,一路上还在劫掠周边的村庄。”
朱元璋冷哼一声:“元军残暴不仁,此番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你回去告诉孙元帅,让他做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遣。”
眼线走后,朱元璋对周武说道:“周兄弟,看来元军是想先消耗咱们的士气,再发动进攻。咱们得将计就计,给他们来个大礼包。”
周武会意地点点头:“大帅放心,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就等元军上钩了。”
第二日午时,烈日高悬。元军“神箭营”果然如探子所言,缓缓来到濠州城下。为首的将领是一名蒙古人,名叫哈木尔,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濠州城紧闭的城门,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哼,这些反贼,听闻我‘神箭营’来了,吓得连城门都不敢开了。传我命令,准备攻城!”哈木尔大声下令。
元军开始有条不紊地列阵,弓箭手们纷纷张弓搭箭,对准城墙上的守军。就在他们准备发动第一轮攻击时,突然,城墙上鼓声大作,无数弓弩手现身,万箭齐发,朝着元军射去。与此同时,投石车也开始运作,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砸向元军阵营。
哈木尔没料到守军如此顽强,急忙下令元军后撤。然而,就在这时,元军后方突然传来喊杀声。徐达率领着五百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元军阵营,他们挥舞着长刀,在元军阵中左冲右突。
“不好,中埋伏了!”哈木尔脸色大变,急忙指挥元军回身抵抗。但此时元军前后受敌,阵脚大乱。“神箭营”虽以骑射闻名,但在这近距离的混战中,弓箭却难以发挥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