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会议上的那次发言,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苏念的职场生活中漾开了圈圈涟漪。虽然陆时衍只是简短地肯定了一句“分析方向可以”,但这足以让部门里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同事改变了对她的态度。
之前那些若有若无的审视和隐隐的排挤感,似乎淡化了一些。偶尔会有同事主动和她打招呼,午餐时也有人会邀请她一起。就连李晓晴,分配给她的任务也更多地从基础的行政杂务,转向了更有实质内容的辅助性工作,比如整理竞品动态、初步筛选合作方资料等。
苏念没有因此飘飘然。她很清楚,这仅仅是开始,是建立在一次微小成功之上的、脆弱的认可。陆时衍那座冰山,仅仅是在阳光照射下融化了一点点表面的浮雪,距离真正的消融还遥不可及。她依旧保持着低调和勤奋,认真对待手上的每一件小事,同时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
她的“职场错题本”越来越厚,记录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操作步骤,扩展到了对项目逻辑的理解、对不同部门协作方式的观察,甚至包括对陆时衍管理风格的一些碎片化分析——比如他偏好数据支撑的结论,厌恶模糊不清的表述,在会议上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漏洞。
这天,张辰找到她,依旧是那副没什么波澜的语气:“用户调研进入第二阶段,需要扩大样本量,并进行更结构化的数据分析。你之前做的开放式访谈洞察很有价值,这部分已经并入总报告。接下来,你配合我做线上问卷的数据初步清洗和归类,重点是提取那些非结构化的文本反馈中的关键情绪和需求点。”他递过来一份更详细的任务说明和数据库权限。
“好的,张工。”苏念接过文件,心里明白,这是将她之前的工作成果吸纳了,但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数据清洗和分析,这需要更严谨的逻辑和耐心,也是她之前接触较少的领域。
她没有退缩,反而燃起了斗志。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恶补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向张辰请教工具的使用方法,甚至私下里向技术部其他看起来比较好说话的同事求助。
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在“念时光”运营中积累的对用户评论的敏感度和归纳能力,意外地派上了用场。她能很快地从大段的文字反馈中捕捉到那些重复出现的情感词汇和潜在诉求,并将其有效地归类。
一天晚上,她又在加班处理数据。偌大的办公区只剩下她敲击键盘的声音。正当她全神贯注地对比两组不同用户群体的反馈差异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这么晚还在?”
苏念吓了一跳,猛地回头,只见陆时衍不知何时站在了她工位旁边,手里端着一个空的咖啡杯,似乎是刚从茶水间出来。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随意挽到手肘,领带也松了些,少了几分白天的凌厉,多了些不易察觉的疲惫。
“陆总!”苏念连忙站起身,“我在整理用户调研的文本数据,想尽快把初步归类结果给张工。”
陆时衍的目光掠过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和颜色各异的标注,落在了她眼底那淡淡的青色上。“进度如何?”他问,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
“正在做不同客群的需求差异分析,基础数据快处理完了。”苏念老实回答,心里有些打鼓,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她效率太低。
陆时衍没再追问数据,视线反而落在了她桌角那个摊开的、写满娟秀字迹的软面抄上。苏念心里一紧,那是她的“错题本”!
他修长的手指伸过去,随意地翻动了几页。苏念屏住呼吸,感觉自己像被老师检查课堂笔记的小学生,脸颊有些发烫。
陆时衍看着上面记录的内容——从“打印机卡纸应急处理”到“云麓项目SWOT分析要点”,从“陆总在XX会议上强调的三大核心”到“张工指出的访谈提问技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甚至还有一些她自己用不同颜色笔写下的反思和疑问。
他翻页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目光在其中一页停留了片刻。那一页的标题是“需提升领域”,下面罗列着:“数据分析能力(薄弱)”、“行业专业知识(待加强)”、“公开表达技巧(需更沉稳)”。
合上本子,他抬眼看向苏念,那双深邃的眼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幽深。“知道不足是好事。”他淡淡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褒是贬,“公司内部知识库里有往期的项目复盘和行业分析报告,权限已经给你开了。有空多看看。”
说完,他没等苏念反应,便端着咖啡杯转身朝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苏念愣在原地,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才缓缓坐下,心脏还在不受控制地加速跳动。他……他看到了她的“错题本”,还告诉她公司知识库的权限?这是在……指点她?
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被窥探秘密的窘迫,有得到一丝丝指引的微甜,更多的是一种被无形力量推动着必须前行的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