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了水泡以后,宋斌幽怨地看着他姐,他合理怀疑,她是气昏头了所以拿他的手来出气。
“看啥看,这水泡都肿得快赶上你眼珠子大小了,再不处理你手废了怎么办。”
宋雯拿来白酒给他把水泡周边抹了两遍,“这些活你做不来就少做,好好读你的书,明年要是不考个秀才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宋斌默了默,“我……还是别浪费家里的钱了,也许我去了也考不上。”
“乌鸦嘴,我说你能考上,必须要考上,而且不仅要考秀才,还最好再考个举人来”
只有考了功名,吃上了国家饭才不会在战乱的时候被点名应征去当壮丁。
经过姓严的那一家搞事以后,宋雯愈发觉得个人能赚钱没什么用,一个人要是没有权势,哪怕想出再多赚钱的法子,别人想搞你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找夫子的事儿你就交给我,等找到了夫子,他教了你什么,你就回来教我,要是学的不好……”
宋斌看着张牙舞爪的宋雯,嘴巴张的跟鹅蛋一样大小,好半晌点了点头,“我尽量……”
“什么尽量,拿出点气势,来跟我说,我一定要考上举人——”
宋雯的大嗓门引来了王氏和宋铃兰,两人靠着书房的门探着头往里瞧。
宋斌看见她们打趣的眼神,脸腾的就红了。
“阿姐,我又不是牙牙学语的小孩儿,这样说……”要是以后考不上的话,那该有多丢人啊。
“嗯?我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说不说?”
“……”宋斌最终还是败在了她的眼神下,小声的说,“我一定要考上举人。”
“太小声了,你没吃饭?”
“吃饭,对了,娘来叫我们吃饭了,我下回再说,”宋斌站起身往外跑,拿来王氏当挡箭牌。
宋雯追了上去,却被他躲开了,两人你追我赶,家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
关于夫子的人选,宋雯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只是怕那个小心眼再想出什么法子来整她们家,宋雯一连在家呆了一个多月,每天空闲时间除了带着宋斌和铃兰强身健体,还让宋斌充当夫子给她和宋铃兰讲学。
很多时候更多的是宋雯装作不经意的提问,然后宋斌被问的怀疑人生,又去翻看之前在夫子那儿抄写的讲义,再去解答给宋雯听。
全家只有王氏平日里会出去买菜,她听了宋雯的建议,穿上了之前舍不得丢掉的补丁衣服,买的吃食也多是青菜黄米,倒真像是被那件事害惨了。
而宋斌还是讨厌宋铃兰,但是倒没有一开始那么抵触了。
期间严家倒没有再来找宋雯的麻烦,只是让宋雯想不到的是,还有好几个偷偷找到她家来要买如玉霜配方的人。
对她开了五十两的‘高价’,美其名曰是帮她,宋雯想也没想就把人赶了出去。
等到了十二月,接连下了好几天的雨,气温降了下来,出门都要穿夹了柳絮的双层布衣了。
眼看着家里的柴火快用完了,王氏指着天时不时念叨着这天是不是破了洞,要不然怎么就天天下个没完。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念叨起了作用,在第五天的时候终于转了晴。
天气凉了以后,樵夫从山里挑来卖的木柴也跟着涨了价,幸好王氏有经验,早早的买了六担放在福满巷的老房子,用到腊月过年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说到了过年,宋雯倒是想起来了一件事。
说起来腊肉可以准备准备开始熏了。
她跟王氏说起这事,王氏向来节俭惯了,一听她说起买多少肉买多少盐,还要买不少柴,当下就持反对意见。
宋雯跟她据理力争,最终各自退一步,从宋雯一开始报的五条五花肉降到了三条。
在去买猪肉之前,宋雯去了铁匠铺一趟,按照她奶奶以前熏烤腊肉和猪血圆子用的那种圆形熏烤筐那样,让铁匠制了个差不多的。
这个时代的铁还不普及,打一个熏烤筐虽然用到的铁不多,但也算得上是个精细活,铁条和细铁网这些组装起来,比上次买的铜盆还贵了三两银子。
熏烤筐一制好,宋雯就带着宋斌去城北的集市采购,想着两条也是熏,五条也是烤,她还是按照一开始想的那样买了五条。
“哎呀,娘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肯定会很好吃的,相信我,”宋雯一边跟王氏打着哈哈,一边让来帮忙送东西的刘屠夫把东西放到里院。
刘屠夫吭哧吭哧地把身上的担子放到灶房,看到许久未见的王氏扬起了憨厚的笑容。
“秀桃妹子好福气哟,现在都换了这么大的房子了,今天要不是雯丫头叫我,我差点没认出来她姐弟俩。”
“你家这两孩子一个比一个出息,再看看我那两个混小子,成天在外面瞎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懂事。”
王氏朝着刘屠夫笑了笑,“孩子再大点就懂事了,刘大哥的福气说不定也在后头。”
“哈哈,妹子说的也有道理,不说远的,老大老二他们要是有雯丫头一半聪明我也就知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