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郢都暗涌,楚王欲辱客(公元前531年 春 楚国郢都)
核心事件: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王熊虔(楚灵王)与群臣谋划羞辱晏婴。
公元前531年的春天,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北) 笼罩在一种异样的气氛中。巍峨的楚王宫内,身材高大、性情骄横的楚灵王熊虔正斜倚在王座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璧。他的嘴角噙着一丝傲慢的笑意,目光扫过阶下侍立的几位心腹大臣——令尹(宰相)斗成然、大夫屈申等。
“诸位爱卿,” 楚灵王懒洋洋地开口,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势,“寡人听闻,齐国派那个矮子晏婴来了?”
屈申立刻上前一步,谄媚地笑道:“回大王,正是!那晏婴不过五尺之躯(约合现在1.15米),形貌鄙陋,竟也敢代表齐国出使我大楚,真是不自量力!齐景公派他来,莫非是藐视大王?”
令尹斗成然捻着胡须,沉吟道:“齐国近年虽稍显疲弱,晏婴却素有贤名,不可小觑。不过,其人身形矮小,倒是我等可以利用之处……”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楚灵王闻言,兴趣大增,猛地坐直身体:“哦?令尹有何妙计?” 他素来以羞辱别国使臣为乐,尤其喜欢看那些自诩贤能的人在楚国威严下狼狈不堪的样子。
斗成然压低声音:“大王,我们可以不在正门迎接他。郢都西门旁边有个专供下人通行的小门,矮小狭窄,形似……形似狗洞(古称“窦”)。待晏婴车驾至,我们不开城门,只开此小门,命他从狗洞爬进来!看他如何自处?若他爬了,则齐国颜面扫地!若他不爬……嘿嘿,那他就别想踏入我郢都半步!”
“妙!妙极!” 楚灵王抚掌大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晏婴在“狗洞”前进退维谷的窘态,“就这么办!寡人倒要看看,这个被齐国人吹上天的‘贤相’,面对如此局面,能有什么高招!吩咐下去,晏婴车驾一到,就依此计行事!”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阿谀奉承之声,仿佛一场羞辱好戏即将上演。楚灵王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他不仅要羞辱晏婴,更要借此打击齐国的威望,满足自己膨胀的虚荣心。
与此同时,距离郢都百里之外,一支规模不大但旗帜鲜明的齐国使团正沉稳前行。中央那辆朴素的马车内,端坐着此行的主角——齐国国相晏婴。他身材确实矮小,穿着洁净的布袍,面容清癯,但一双眼睛却如深潭般沉静睿智。车窗外,春光明媚,楚地的山水与齐地颇为不同。晏婴的目光掠过路边枝头挂着的青橘,若有所思。
随行的副使高繶(yì) 骑马靠近车窗,面带忧色:“相国,楚王暴虐傲慢,向来轻视他国使臣。此次召我齐国使节,恐非善意啊。” 高繶亲眼目睹过楚灵王在其他场合的跋扈。
晏婴微微一笑,那笑容平和却蕴含着洞悉一切的力量:“高大夫,不必过于忧心。楚王欲辱我,无非因其国势日强而心生骄矜。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等奉君命而来,行止端正,据理力争,何惧之有?你且看那路边野橘,” 他指了指窗外,“在淮北则生涩,到了淮南则甘甜。环境不同,物性各异。人心国格,亦有其不可移易之处。守住本心,持正而行,纵有风浪,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一番话,既安抚了随从,又暗含了他应对挑衅的智慧种子。他心中澄澈如镜,早已预料此行不会一帆风顺,但身为齐国柱石,他肩负的是国家的尊严,无论前方是荆棘还是陷阱,他都必须昂然而入。
本章警示:楚王因傲慢预设陷阱,晏婴凭智慧洞察危机。它提醒我们:面对可能的挑战(如外交刁难),与其盲目乐观或过度焦虑(如高繶的担忧),不如像晏婴那样保持清醒判断(洞察楚王意图)与内在定力(守住本心)。真正的强者,源于内心的从容与对原则的坚守。
第二章:城下智辩,狗门岂容身(数日后 郢都西门外)
核心事件:楚国开小门(狗洞)欲辱晏婴;晏婴机智应对“使狗国者,从狗门入”;楚人被迫打开城门。
几日后,晏婴的车驾抵达了楚国都城郢都的西门外。眼前是高大坚固的城墙,气势恢宏。然而,城墙上旌旗招展,戒备森严,却不见迎接使臣的仪仗,也无人上前接引。气氛显得冷淡而诡异。
副使高繶眉头紧锁,上前一步,按照礼仪高声通报:“齐国使臣、国相晏婴,奉我君之命出使楚国,请开城门!”
城楼上,负责接待的楚国大臣屈申探出头来,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轻蔑笑容,他故意拖长了腔调:“哎呀,原来是齐国的晏相国驾到!失敬失敬!” 他话锋一转,指向城门旁边一个极其低矮、仅容一人弯腰勉强钻过的小门洞(窦),带着戏谑的口吻说:“晏相国身材……咳咳,颇为灵巧。我王体恤,特命不必大费周章开启沉重的城门。相国大人,请从这个‘便门’入城吧,省时省力!来人啊,把‘便门’打开!” 随着他的话音,几个楚兵忍着笑,哗啦一声拉开了那个小门上的木栅栏,露出了里面黑黝黝的洞口,分明就是一个供仆役或狗钻行的通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