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这里的伙食太香了!
广陵城外
十余万灾民的到来让整座城池沸腾不已。
广陵城头寒风凛冽,张超扶着城墙的手青筋暴起,身侧的张宏面色惨白,臧洪则沉默伫立。城下灾民如潮水般涌过,三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林阳这厮竟活着回来了!"张超咬牙切齿,一拳捶在垛口上,砖石簌簌掉落。
张宏闻言打了个寒颤。半年前那个江都小县令,不过万余兵丁、二三十万百姓。如今倒好,收拢流民后坐拥一万四千精兵,治下百姓竟超四十万之众!若强行 ** ,转眼就能拉出四万大军...
思绪及此,他忽觉胸口发闷。更可怕的是林阳帐下那个程昱,此人用计之毒辣,他可是亲身体会过的。
与此同时,军营辕门前
"主公!"程昱与赵云同时行礼。风尘仆仆的林阳箭步上前,一把扶住程昱:"这半年多亏仲德料理政务,江都方能如此兴盛。"
程昱正要谦辞,已被林阳挽着往中军大帐走去。赵云与典韦、李刚三人按剑紧随,铁甲铿锵作响。
帐内炭火正旺,程昱铺开舆图:"张超逃回广陵后,正在全郡征调兵马..."他指尖划过几个关隘,"虽折损万人,但他又收编了千余降卒..."
凭借广陵城的铜墙铁壁,敌人休想攻克!
更何况!
张超在广陵郡各县仍有驻军,此刻正疾驰驰援!
"主公,必须立即决断!"程昱汇报完军情, ** 待命,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林阳。
林阳轻叩案几,转头询问赵云:"子龙,我军现状如何?"
赵云抱拳禀报:"现有可战之兵一万二千,其中新卒六千,降兵两千。"
虽获胜利,代价却极为惨重——阵亡六百余,伤兵逾三千。
听闻如此兵力,林阳不禁扶额。这般军力已难再启战端。
"传令全军,即刻撤回江都休整。"
眼下士卒疲惫,趁张超援军未至,及时休整才是上策。况且先前收容的十多万流民中,仅招募四千新兵。如今声望商城升级,正该扩充军备。
见林阳作出明智决断,程昱暗自赞许。这位主公未被小胜冲昏头脑,深知逐鹿中原的真正对手乃是袁氏兄弟、公孙瓒等豪强,区区张超不足挂齿。
冀州大地已入袁本初之手,青州境内曹孟德正挥师东进!
白马将军公孙瓒坐拥幽州全境,铁骑所至无不臣服。此三者,方为当世豪雄!
相比之下,林阳势力尚显单薄。
眼下当务之急,必先取广陵全郡,而后徐图徐州、扬州。唯有据两州之地,方能与袁本初一较高下!
军令既下,大军即刻开拔。降将赵子成暂押江都县中。程昱建言,此人不宜即刻启用,劝降其父之事暂且搁置。
时值初平元年七月,江都县衙东侧庭院内,蔡琰正与父亲蔡邕品茗闲谈。
"父亲大人,这江都县治理得井然有序呢。"蔡琰这段时日细察民情,发现百姓不仅丰衣足食,更难得的是人人面上都带着安泰之色。去岁拓宽的河道使得今夏水患大减,田间农人耕作有序,城门口还有专设的赈灾粥棚。在这兵荒马乱之年,竟能营造出这般世外桃源,足见林阳治政之能。
蔡邕颔首道:"确实如此。为父这些日子所见所闻,皆显其治理有方。"说到此处,老人不禁轻叹:"短短一年光景,江都便焕然一新。"
"若是普天之下皆能如此......"小蔡琰虽年幼,但自幼随父研习经史,对民生疾苦亦有感悟。在这纷乱时世,能得此净土实属不易。
听着女儿稚嫩却诚挚的话语,蔡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文姬有此心志,甚好。"
林阳踏入房中,朝着蔡邕恭敬行礼道:"学生拜见恩师!"
蔡邕微微颔首,林阳这才直起身来。自广陵郡与张超一战后,林阳返京便拜入蔡邕门下。自然,他绝非为了接近蔡文姬才作此选择。
实则是如今乱世降临,群雄割据,天下英才尽出。武将尚可凭战功立足,但文人名士最重师承声望。林阳虽在虎牢关挣得些许名声,又获封广陵太守,然在士林眼中仍显不足。
蔡邕身为当世大儒,门下 ** 这个身份,恰好能助林阳招揽贤才。这乱世中的文士,既有风骨又出身世家,断不会投效无名之辈。董卓、公孙瓒等辈手握重兵,却被士人视为莽夫。
公孙瓒早年师从卢植,却因妒贤嫉能而自毁前程。董卓更甚,西凉武将出身始终不得重视,最终与天下士族决裂。反观袁本初,四世三公之家,麾下谋士如云——荀彧、郭嘉等当世奇才,最初皆投其帐下。
开局手握四大顶级智囊!
袁本初手握无敌好牌,差点横扫整个东汉王朝!
这就是四世三公的恐怖影响力!
若非袁绍性格优柔寡断、表面宽厚内心猜忌,郭嘉和荀彧根本不会另投他主!
那样的话,曹操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