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距城三十里!”
林阳霍然起身,
腰间玉佩与剑鞘相击,
发出清越鸣响。
麾下谋士众多之时,林阳将目光投向了陈登陈元龙!
顾雍虽位列东吴四相,却长于内政而短于谋略。
"主公若要争霸天下,必先夺取青州!"
陈登手指地图,青州恰位于徐州正上方。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北方公孙瓒与袁本初最为势大——公孙瓒据幽州,袁本初已得并州、冀州二州之地。
"若主公不取青州,此州恐将落入袁本初之手。"陈登指向冀州方向,袁本初刚在与公孙瓒的对抗中获胜,尽取并州,成为唯一坐拥两州的雄主。
"待袁本初兼得并、冀、青三州,再击败幽州公孙瓒,届时主公何以抗衡?"这番分析犹如重锤击顶。袁本初已取两州,再让青州无异于资敌。若得其三州之地养精蓄锐,北方四州尽归其手,各路诸侯将再无抗衡之力。
纵使林阳坐拥徐、扬二州,亦难抵挡完全体的袁本初。听完剖析,顾雍默然不语。郭嘉见此情形,对陈登这位陈珪之子不免另眼相看。
"主公,臣附议陈元龙之言。"郭嘉起身拱手。上座的林阳望着郭嘉意味深长的笑容,不由摇头失笑。目光随即转向下首的程昱。
这是
“主公,关于南下还是北上,我认为需要先与臧霸会面后再议!”
察觉到林阳的目光,程昱当即拱手进言。
他深知林阳的战略规划——先取徐州,再夺扬州,以两州之力攻取豫州和荆州,从而将南方四州尽收囊中。届时便可与河北袁绍一较高下。
但陈登的建议也不无道理。如今天下十三州中,青州正遭黄巾之乱,正是攻占良机。若能先取青州、徐州两地,同样可以南下夺取扬州。
“好,那就先见过臧霸再议!”
林阳点头采纳程昱意见,决定先行收服琅琊郡的臧霸,再定后续进军方略。
“奉孝、仲德、子仲,你们三人留下。”
听闻此言,正欲离去的郭嘉、程昱和糜竺都停下了脚步。
州牧府内,林阳直接发问:“奉孝、仲德,说说你们主张北上的理由?”
他原定的战略是先取扬州,再图豫州和荆州,这个计划郭嘉和程昱都知晓。如今两位顶级谋士却都建议北上,这让林阳不禁开始自我怀疑——莫非自己的战略有误?
郭嘉率先回应:“主公,陈元龙有句话说得在理,扬州确实偏安一隅。袁本初虽徒有虚名,但凭借四世三公的声望和四州之地,届时我们将面临极大压力。”
---
青州当前正是绝佳时机,夺取青州便能切断袁绍退路!
即便袁绍拥有两州之地,击败公孙瓒仍需耗费时日。
"仲德,你的看法呢?"
对于袁绍与公孙瓒之争,林阳早已知晓结局。
区区公孙瓒根本阻挡不了袁绍铁骑。
"主公,属下主张南征。先前所言不过是为安抚徐州士族。"
程昱直言不讳。作为最早追随林阳的谋士,他不仅深谙主公心思,更洞察全局。
众人或许质疑南下扬州之策,程昱却坚信这是最佳选择。
"哦?"
郭嘉颇感意外,程昱竟会支持先取扬州。
林阳麾下兵力即便收编臧霸部众,总数也不过十三万。
若进军扬州,便无力再图青州。
须知徐州邻近曹操的兖州与袁术的豫州,二者皆拥兵十余万。留守徐州的兵力绝不可少。
"奉孝初来,未知详情。"程昱意味深长地说道,却未继续解释。
见两位谋士意见相左,林阳长舒一口气。
"此事容后再议,待解决臧霸再作定夺。"
林阳虽已决断,此刻却未明言。盘踞琅琊的臧霸犹如悬顶之剑,必须先行解决。
"二位先退下吧,子仲随我来。"
林阳遣退程昱与郭嘉,独留糜竺议事。
郭嘉与程昱相视一瞬,同时抱拳离去。
走出州牧府,郭嘉终是按捺不住,趋前问道:"仲德兄,究竟有何事是我所不知晓的?"
能让程昱作出与自己相左的决定,必有其缘由。
程昱轻拍郭嘉肩头:"奉孝可还记得主公的粮草来源?"说完便不再多言。
他赞同林阳南下的缘由很明确——唯有南下扬州,方能筑高墙,广储粮,缓称王。这九字要诀,程昱始终铭记于心。
州牧府内,糜竺独自留下,心中惴惴:"主公若有忧虑,竺愿效微劳。"
如今的林阳早已今非昔比,糜竺既已攀附,自当竭力保全。
"子仲不必拘谨。"林阳开门见山,"闻糜家有良田万亩,不知收成几何?"
糜竺身躯一震:"家中确有些许私田未录,我这就......"
"子仲误会了。"林阳摆手打断。
他心知肚明:这些世家豪强手中,皆握有大量田产。
汉末民不聊生,黄巾四起,根源正在于世家兼并土地过甚。历朝历代动荡,莫不因土地兼并而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