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转诊患者专区”,来自新疆的患者家属正在挑选清真食品。导购小张熟练地推荐:“这是系统筛选的清真食品,从原料到加工都符合标准,您可以放心买。”家属扫了眼包装上的“联盟认证”标识,笑着说:“在老家就听说明泽考虑得细,果然没失望。”
指挥中心内,林薇调出“转诊患者满意度实时调查”:“全国转诊患者满意度99.2%,本地转诊患者98.8%,主要好评点是‘数据同步快’‘流程顺畅’‘细节贴心’。”她指着屏幕上的“地域适配统计”,“针对不同地区患者的特征,系统已自动调整了诊室温度、灯光、餐食,比如给北方患者的诊室温度调高2℃,给南方患者准备除湿机。”
沈知行点头,目光落在“明日预约预告”上——系统显示明天将有5位特殊病患者就诊,虽未标注具体病种,但备注里“需多学科紧急会诊”“特殊设备支持”的字样格外醒目。他对林薇说:“通知设备科,明天提前检查所有特殊诊疗设备;医务处准备好多学科会诊团队,确保患者到院后能立刻接诊。”
下午五点,门诊接诊接近尾声,全国转诊患者陆续离开医院,部分需要留院观察的已安排好床位。才让的儿子拿着“预约复查单”,上面标注着“两周后复查,可提前通过联盟系统预约,支持远程预问诊”。“不用再跑这么远来预约,太方便了。”他对着志愿者说。
超市里,小张正在整理货架,系统弹出“明日特殊需求预警”:“5位特殊病患者,可能需要特殊护理用品,提前备货。”她立刻在补货单上添了“防压疮床垫”“特殊喂养管”等物资,这些都是系统根据“特殊病患者常见需求库”推荐的。
食堂后厨,厨师长收到系统推送的“明日特殊餐食预告”:“5位特殊病患者,需准备流质餐、匀浆膳,具体配方待明日患者到院后确定。”他立刻安排采购相关食材,确保明天能及时供应。
信息科内,老顾正在调试“特殊病诊疗系统”,屏幕上弹出5位患者的加密信息——只显示“患者A:罕见血液病”“患者B: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模糊标签,具体病历需明天患者到院后解密。“沈院特意交代,这些患者的信息要重点保护,系统已设置最高权限,只有参与会诊的医生能查看。”老顾对助手说。
晚上七点,指挥中心的巨幕上,当日接诊量最终定格在人,其中全国转诊患者5600人,本地转诊患者3800人,普通外地患者6200人,本地患者4412人。林薇汇总完所有数据:“各类型患者诊疗均顺利完成,无投诉、无延误,设备运行正常。”
沈知行走到窗边,看着夜色中的医院。急诊中心的红灯依旧明亮,转诊服务台的志愿者还在为晚到的患者解答问题,超市和食堂的灯光渐渐熄灭。他翻开日志本,写下:“2万接诊量的日常,藏着全国患者的信任,也藏着对每一份差异的尊重。从病历同步到饮食适配,从地域特征到个体需求,细节里的温度才是体系的灵魂。”
他顿了顿,在日志本下方轻轻写下一行小字:“明日5位特殊病患者,需备好多学科团队与特殊设备——这将是对体系应急能力的又一次考验。”晚风拂过,吹起日志本的纸页,那行小字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为明天的日常埋下了充满张力的伏笔。
喜欢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请大家收藏:(m.38xs.com)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