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村头的老槐树底下,常蹲着群晒太阳的老汉,说起早年村里的宗族械斗,总有人咂摸出句实在话:“那些年为地界吵得头破血流,反倒把边界划得清清楚楚;后来怕伤和气,谁都不好意思较真,反倒年年闹糊涂账。” 人和人之间真想解开疙瘩,必得先敢硬碰硬地把矛盾摆出来,就像战场上没有不流血的真和平,过日子也没有不吵几句的真默契。那些藏着掖着的和气,风一吹就散了,经不起啥考验,就像浆糊粘的锅,看着严实,遇着热汤就得裂开。
01
好多人见了冲突就躲,像见了洪水猛兽,手心冒汗腿肚子转筋,根本原因是把 “掰扯道理” 和 “撕破脸皮” 弄混了。矛盾到处都有”,说到底是种来回拉扯的平衡,就像老驴拉磨,绷紧了才走得稳,松了套反倒乱了章法,磨出来的面不是粗了就是细了,难合心意。
当年抗日统一战线能拉起来,可不是靠谁给谁低头哈腰,正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有那些地方武装,在打打停停中才看清了 “日本人要亡咱的国” 是共同的死穴。要是咱党一味低头退让,把枪杆子都交出去,那不成了给人家送枪送粮的 “运输大队长”?到头来怕是连立足的地盘都保不住;可要是国民党一门心思剿共,眼里只有自家的江山,那日本兵早把大半个中国占了,最后怕是连重庆谈判的桌子都得让给日本人当指挥台。
真正的冲突,是筛子不是锤子,能把糠秕筛出去,留下实在的粮食。厂里常见一种 “老好人”,开会时永远点头哈腰,领导说东他绝不往西,同事提啥方案他都 “好好好”,可背地里看见方案有窟窿也装瞎,就像地里的稻草人,看着像那么回事,其实啥用没有。等项目砸了锅,出了纰漏,他们反倒第一个跳出来说 “我早觉得不对”,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比谁跑得都快。这种人看着是维护了表面的太平,其实用沉默埋了更大的雷,那雷藏得越深,炸的时候威力越大,能把整个团队炸得稀巴烂。
再看那些敢在会上拍桌子的同事,脸红脖子粗地争,唾沫星子横飞地吵,看似把场面搅得鸡飞狗跳,实则是用争论把馊主意筛出去,把好点子留下来,用质疑逼着团队往前走,不敢偷懒。最后事办成了,之前吵的架早变成了共识,比啥都牢靠。就像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楚云飞要是不敢架起炮来,明明白白告诉对方 “这地界是我的”,那晋西北的平衡早被日本人一点点啃光了,哪还有后来三家分晋西北的局面?
村里的张、王两户人家,为了宅基地的边界吵了半辈子,年年春耕都要红着脸理论,甚至抡起锄头比划,可就是这吵,反倒把边界划得清清楚楚,哪块砖是张家的,哪棵树是王家的,明明白白,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反倒是邻村的两户,为了面子不好意思吵,结果年年因为地界不清闹别扭,最后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仇家,这就是冲突的好处,能把模糊的事儿吵清楚,总比憋在心里生蛆强。
02
有人觉得,和解就是认怂,就是低人一等,这想法差得远了,就像把甜面酱当成毒药,白白错过了好东西。“有理、有利、有节”,看着是讲斗争,其实是套和解的法子,就像老中医看病,得找准穴位,该补补,该泻泻,不能蛮来,不然病没治好,反倒伤了元气。
解放战争时,咱军把长春围起来不打,不是打不过,是怕伤了城里的老百姓,也是为了保存实力,更是给对方留了条路,让他们想清楚 “接着打只有死路一条,投降还有活路”。这种 “留一手” 的智慧,比闷头硬拼更能让对手心里发虚,觉得还有路可走,不至于一条道走到黑。
高明的和解,是算账本不是赌脾气,谁都不想亏,那就找个双方都划算的道儿。有个科技公司,俩团队抢着做云计算的主导权,差点没打起来。A 组说要自己研发,觉得这样踏实,以后不受制于人;B 组说买现成的省事,能快点出成果。从技术吵到钱,从会议室吵到食堂,连大老板都没法劝,急得嘴上起泡。直到有天,A 组头儿突然拍了桌子:“别吵了!咱各弄个样品,三个月后让客户挑,谁的好用谁的!”
结果呢?B 组的方案因为快,被客户选上了,可 A 组的技术也没白费,被留着当长远储备。这场吵没有输家,俩队都赢了 —— 吵的时候撕开的口子,最后成了透气的窗,让新鲜空气进来了,不然闷在屋里,早晚得捂出霉来。
镇上的两个铁匠铺,王铁匠和李铁匠,为了抢生意天天对骂,你说我的铁器不结实,我说你的价钱太黑,差点没动起手来。后来王铁匠媳妇说了句公道话:“不如咱分分工,你打农具,他打兵器,省得瞎较劲。” 俩人才醒过神来,照这话办了,结果王铁匠的锄头镰刀卖得好,李铁匠的砍刀长矛受猎户欢迎,俩铺子都火了,还成了互相帮衬的朋友,这就是和解的门道,不是谁吞了谁,是找个各得其所的法子,比死磕到底强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