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因为人这东西,骨子里都崇拜强者,没人会真心可怜窝囊废。就像你见了昂首挺胸的大公鸡,会多看两眼,见了夹着尾巴的丧家犬,只会绕着走。
要把人情当人情,别当成施舍。有个读者问我:“老师,我咋才能让婆婆把我当亲闺女待?我天天给她买燕窝、海参,她生病我请假扣工资伺候,可她还是对我冷冰冰的。” 我答:“没啥巧的,就凭真心换真心。” 她不服气,发来一长串语音,说自己有多不容易,送的补品多贵,请假扣了多少工资。我听完说:“你送的燕窝是自己舍不得碰的,觉得那是奢侈品,送出去像割了肉;你请假伺候觉得委屈,觉得自己牺牲太大。你把这些当成天大的恩典,等着她感恩戴德,可在她眼里,这不过是儿媳妇该做的本分,甚至觉得你是在故意摆样子给外人看。”
人际关系里最忌讳的就是 “牺牲感”,像揣着块发烫的烙铁,自己焐得难受,别人看着也扎得慌。就像《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天天在背地里叨叨:“我熬油似的伺候老爷太太,把宝玉、探春拉扯大,谁念过我的好?” 可她送的鞋袜是支使小丫鬟做的,针脚歪歪扭扭;给老太太的点心是从厨房剩的里挑出来的,还沾着点灰。连她自己都不当回事的东西,别人只会当成打发要饭的施舍,扔在一边都嫌占地方。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咋做?我认识位报社的老编辑,姓周,退了休还被不少人惦记着,说他会做人。他逢年过节就送两样礼:要么是老家寄来的土特产,比如一袋子新米、一瓶自酿的梅子酒,值不了几个钱,却是他亲自扛上楼的,额头上还带着汗;要么是对方随口提过的小物件,比如同事说 “那本老版的《三国演义》不好找”,他就托老家的朋友翻箱倒柜找出来,用牛皮纸包好送过去,扉页上还写着 “偶得此书,想起兄台曾提及,故赠之”。他说:“人情不是做生意,非得等价交换,是告诉对方‘我记着你的事儿呢,你在我心里有分量’。”
有个年轻人崇拜一位书画大师,想拜入门下,听说大师喜欢收藏古画,就东拼西凑,还借了高利贷,买下一幅清代画家的山水送去。他捧着画站在大师家门口,手脚都在抖,心想这下肯定能成。大师请他进屋,泡了茶,慢悠悠地说:“这画我知道,值五十万。你现在把它拿走,好好收藏,将来当个懂行的藏家,我佩服你;你要是非送给我,我只能当你是个想走捷径的傻子,不但不会收你,还得劝你赶紧把债还了。”
年轻人羞得满脸通红,抱着画跑了,三年后开了自己的画廊,做得风生水起。他后来跟人感慨:“当初要是真把画送出去,我这辈子都得活在‘我欠大师的’阴影里,说话都不敢大声,哪有今天的底气?”
所以记住这几条:
自己舍不得买的东西,别买给别人。不然你送的每一份礼,都在偷偷告诉对方 “我配不上这好东西,你也别太当回事”,就像穿了双不合脚的鞋,自己磨得疼,别人看着也别扭。
人情得有个谱。小恩小惠能养出贵人,就像春天浇点水,花儿能开得艳;太大的恩情反倒容易养出仇人,像把肥施多了,根都能烧烂。
先让自己舒坦了,再想着让别人舒坦。你对自己马马虎虎,吃饭对付、穿衣将就,全世界都会对你敷衍了事,就像你给镜子里的自己做鬼脸,镜子也不会对你笑。
江湖上的事儿,说白了就三碗面:人面、情面、场面。可活到最后你会发现,真正的体面,不是给别人看的,是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踏踏实实,吃嘛嘛香,睡嘛嘛沉,说话有底气,做事有骨气,比啥镶金戴银的礼物都强。
喜欢人性的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38xs.com)人性的那些事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