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楚赵两国确实不够,若能得到魏齐相助,胜算会大很多。
李牧摇头:"魏齐还在观望,至于韩国就更不用指望了。
要不是燕国自取灭亡,嬴天衡第一个要灭的就是韩国。
"
项燕沉思片刻道:"我们两国的百万大军联手,倒也未必怕了秦国。
"
"但嬴天衡实力太强,若不设法牵制他,所谓联盟根本毫无意义!"
李牧深表赞同。
战场上他们不惧秦国,可嬴天衡行事不循常理,要是直接杀入王宫行刺,那一切都完了。
到时不仅国家动荡,军心也会崩溃...
三人苦思许久,却悲哀地发现根本制不住嬴天衡。
想用天人对付天人,至少需要两位。
已知秦国除了嬴天衡,还有白起也是天人境,暗中有没有其他天人更不得而知。
可当今天下天人强者屈指可数。
他们知道的几位几乎都归顺了秦国——儒家荀子、阴阳家东皇太一、道家北冥子...
除了鬼谷子,似乎全都投靠了秦国...
三人相视苦笑,这还怎么打?
由于嬴天衡的出现,秦军战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所有战马都装备了马蹄铁和马鞍,将士们每日修炼功法,配给天材地宝,实力远超六国数十倍。
短短三天,秦军连克燕国十余城,直逼易水。
白起谨遵嬴天衡旨意,严禁伤害平民。
这些百姓将来都是秦国子民,滥杀只会激起反抗,不利于日后安抚六国民众。
捷报频传咸阳,举国欢腾。
而燕国上下哀鸿遍野,都道燕国要亡了!
白起率五十万大军驻扎蓟城,在易水畔与嬴天衡胜利会师。
蓟城就在眼前,燕国士兵早已丧失斗志,加上吕布暗通款曲,攻占蓟城易如反掌。
这一路吕布假意败退,直至撤回蓟城,实在难为他如此费心周旋。
燕国百姓对这位"大将军"怨声载道。
什么常胜将军?连战连败,往日的赫赫战功怕不是骗人的吧!
"末将白起拜见太子殿下!"
"末将王翦(王贲)参见太子!"
"末将蒙恬拜见殿下!"
中军帐内,众将齐至,向嬴天衡行礼。
嬴天衡微微颔首,起身望向帐外:"诸位随孤去军营巡视。
"
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视察军营。
此番伐燕虽未亲自上阵,也算圆了他建功疆场的心愿。
"遵命!"
白起领着嬴天衡巡视秦军大营。
军营秩序井然,巡逻兵士来回穿梭。
斥候往来不绝,传递最新军情。
嬴天衡所到之处,秦军士气大振。
操练时的喊杀声陡然响亮数倍,兵将们个个精神抖擞,这便是太子的威望。
如今秦国上下,谁人不知太子神威?
单枪匹马直闯燕王喜五万大军!
进退如入无人之境!
更是一言震慑得偃都俯首认输。
更何况太子传授修炼之法,赐予天材地宝。
将士们实力大增,战场存活率大大提高,这恩德如同再造。
"好!不愧是我大秦精锐!"
嬴天衡满意地点头。
他见识过赵、燕、韩诸国军队,相比之下,唯有秦军最合他心意。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多年锤炼,终见成效。
"殿下可要训话?"王翦建议道,"将士们若得殿下勉励,必当更加勤勉,战力定能再上一层。
"
自嬴天衡辅佐嬴政重掌大权,王翦便追随左右,亲眼见证这对雄主的崛起。
昔日军营操练虽勤,总觉得少了些精气神。
而今太子驾临,全军上下焕然一新,斗志昂扬。
当年王翦百思不解,如今终得顿悟。
那是烙印在血脉里的忠诚!
大秦锐士胸膛跳动着赤诚之心。
嬴天衡与嬴政父子赐予的新生,早已化作不灭的星辰,在每位将士眼中,这对天家父子便是他们愿为之赴死的信仰。
为信仰挥戈,何惧生死?战意交融,军魂自然直冲霄汉。
"要训示三军?倒是值得一试,速传令聚将!"
嬴天衡眼中燃起跃动的火光。
前世见惯高台之上的慷慨陈词,未曾想今日竟能亲执旌旗。
这般体验着实令人心潮澎湃。
更想为这些即将远征诸天的勇士点燃心火。
此去征途漫漫,不知几人能裹尸还朝...
但为人族荣光,这一切牺牲都值得。
"得令!"
王贲虎目放光,当即喝令擂动金鼓。
轰——轰——
苍劲的鼓声震彻连营,伴随每记闷雷般的鼓点,钢铁洪流向着校场汇集,各级将校厉声整饬部属。
"疾!"
"龟爬的都吃军棍去!"
"太子殿下亲临训示,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
"平素逛花楼比兔子都快,这会儿腿灌铅了?"
"后排那个!你当是逛集市?把腰杆给我挺成青铜戟!"
"弓弩手检查箭囊!骑兵整理鞍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