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刻,京城上空无星无月。
风停了,连枯叶都悬在半空,仿佛时间被一只无形之手死死攥住。
整座皇城静得可怕,唯有城门正中那三字——“赎籍台”——在夜色里泛着幽光,像是从地底渗出的血痕,烙进青石碑体,再无法抹去。
萧玄策回来了。
龙袍未换,冠冕未戴,他独自一人踏过百级石阶,脚步沉稳如丈量生死。
身后宫人尽退,连最贴身的内侍也不敢靠近十步之内。
他手中捧着一卷玉牒,封皮以黑金丝缠绕,上面镌刻着自登基以来亲裁的三百六十七道死刑朱批,每一笔皆由他亲手落墨,每一道都曾令朝野震动。
此刻,这玉牒静静躺在赎籍台中央的祭石之上。
他双膝缓缓跪地,掌心贴住冰冷石面,声音不高,却穿透寂静,直抵天际:
“我自愿为律所缚,请启心契。”
话音落下的刹那,天地骤然失声。
一道幽蓝光芒自地底深处破土而出,如冥河倒灌,笔直升起,贯穿其胸。
没有鲜血喷涌,没有骨骼碎裂,可萧玄策的脸庞瞬间扭曲,额角青筋暴起如蛇游走,牙关紧咬至渗出血丝。
他的身体剧烈震颤,却始终未退分毫。
只见无数细若发丝的律纹自心脏位置蔓延开来,沿着经络、血脉、骨髓,悄然爬行。
每一道纹路亮起,便有一桩旧案浮现在虚空中——北境屠村令、东州灭族案、西陲流放诏……那些他曾以“国法”之名批准的杀戮,如今化作真实的烙印,缠绕全身。
玉牒腾空而起,悬浮于头顶三尺,表面裂开一道细缝,新判词缓缓浮现,字字如刀凿:
“此身即碑,此后一字一句,皆由律定。”
他的呼吸沉重如铁锤击鼓,眼神却清明如洗。
不是屈服,而是承接;不是赎罪,而是立誓。
他终于明白沈青梧要的从来不是复仇,而是重塑——将那个“权贵可免责”的千年潜规则,彻底碾碎。
而这第一步,是他自己先成为律的囚徒。
与此同时,京郊清明寺地底三千丈。
线清瘫坐在忆尘阵残骸之中,十指仍在微微抽搐,唇边残留黑血未干。
她面前悬浮着一张全新的律网拓扑图,不再是层层嵌套的目标追踪网络,而是一张覆盖九州四海的透明巨网,无差别扫描着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灵的心跳与杂念。
她的瞳孔剧烈收缩,指尖颤抖地指向图中标记的一处微小异动——一名边陲小吏刚萌生贪墨念头,体内血脉竟已滋生出极细微的黑色菌丝,肉眼不可见,却已被律网精准捕捉。
“变了……全变了。”她喃喃开口,声音嘶哑,“系统取消了‘目标锁定’机制,现在是全域覆盖……只要心中有恶,意欲掩罪,律霉就会滋生。”
她猛地抓起笔,在竹简上狂书:“她不要刽子手,她要的是……一个不敢作恶的世界。”
这不是惩罚,是预防;不是审判死者,而是震慑活人。
从此以后,哪怕你未曾动手,哪怕无人知晓,只要你心生邪念,你的身体便会开始腐烂——五感渐失,痛觉倍增,唯有坦白方可暂缓侵蚀。
这才是真正的“人人垂泪”。
北境,赎籍台外荒原。
断言立于风雪之中,黑袍猎猎,手中残卷早已焚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枚青铜铃铛。
九十九名重犯被押至此地,皆是曾一手遮天、杀人如麻的权宦酷吏,此刻却被无形之力钉在原地,面无人色。
午夜钟响,断言摇动铜铃。
刹那间,寒风骤止,天地凝滞。
每一名罪犯背后,竟浮现出一道半透明的身影——佝偻的老妇、被斩首的书生、吊死在梁上的幼童……正是他们亲手所害之人,残魂不散,终得显现。
更令人肝胆俱裂的是,两影之间竟延伸出脐带般的光索,连接彼此胸口。
罪者若痛,影亦哀嚎;影若不安,罪者五脏如绞。
一名曾逼死数十婢女的贵妃当场跪倒,双手抓挠地面,嘶吼不止:“我宁愿死!不愿再听她哭!”
断言合掌低诵,声如洪钟:“这不是刑,是让她活着回来。”
风雪中,赎籍台碑文缓缓浮现一行新字:
“罪影共生,痛则思悔,悔则生光。”
三日后清晨,紫宸殿。
萧玄策端坐龙椅,面色苍白却目光如刃。
案前堆满奏折,江南世家联名上书,请求恢复科举旧制,言辞恳切,字字泣血,称“寒门无路,则国本动摇”。
他提起朱笔,笔尖微顿,终是写下“准”字。
就在那一瞬——
手腕突遭一股无形之力猛然扭转,笔锋偏移,殷红朱砂如血划破纸面,拖出长长一道裂痕,像一道无声的警告。
殿内烛火齐齐一暗。
窗外,春光正好。
三日后,紫宸殿内檀香缭绕,晨光斜切过雕龙窗棂,在御案上投下斑驳光影。
江南七十二世家联名奏折置于案首,墨迹未干,字字泣血,言寒门无路、国本动摇,恳请重开科举旧制,广纳贤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