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立刻应承什么,但从那日起,他与柏凌云的交往便超越了简单的师生之谊。他们时常彻夜长谈,论古今兴衰,辩天下大势,筹划家族事务,甚至探讨西洋政体、军事科技。文履谦将满腹经纶与对时局的洞察倾囊相授,而柏凌云则以其敏锐的直觉、果决的判断力和远超年龄的沉稳,不断给文履谦带来新的冲击与思考。两人亦师亦友,更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柏凌云之父去世后,族中波诡云谲,年轻的家主面临巨大压力。正是在那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文履谦毅然以幕僚身份站到了柏凌云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协调族内关系,应对内外挑战。减免佃户租赋、开设粥棚以收民心,便是文履谦根据柏凌云的想法,细化完善并力主推行的策略,一举奠定了柏凌云的威望。
而当柏凌云提出欲办团练以图自强时,族中反对之声甚众,唯有文履谦深知其意,不仅鼎力支持,更在具体筹备、人员调度、与外界的联络沟通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看到了这不仅仅是保境安民,更是一颗火种,一颗在豫南大地悄然点燃的、可能燎原的火种。
后来,北地烽烟骤起,八国联军入侵,天下震动。柏凌云在笃本堂内抛出“举族南下,夺取广东”的惊世之论,族人们或惊恐,或质疑,或反对。堂内一片死寂,唯有粗重的呼吸声。文履谦站在柏凌云身侧,能感受到那年轻身躯下蕴含的决绝与力量。他知道,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观察、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是潜龙欲飞的前奏。
在所有人都被这疯狂计划惊得说不出话时,是文履谦,上前一步,对着惊疑不定的柏守诚、柏守谦等人,以一种异常平静而坚定的语气,开始条分缕析南下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那看似渺茫却真实存在的机遇。他引经据典,结合时局,将柏凌云那石破天惊的想法,一点点铺陈成一条虽险峻却隐约可见路径的宏图。
“守诚公,守谦公,”他最后说道,“家主之志,非为一族之苟安,实为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为我华夏寻一条生路。困守待毙,智者不为。南下虽险,然险中藏机。履谦不才,愿附骥尾,竭尽绵薄,助家主成此大业!”
他的话,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却也无形中安抚了一些人的恐慌,为柏凌云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持。那一刻,文履谦知道,自己已将身家性命,乃至平生抱负,彻底与这位年轻的家主,未来的太祖,捆绑在了一起。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于文履谦而言,柏凌云便是那乱世风雨中,他最终认定的“君子”,是能承载他毕生所学与救世理想的“真龙”。从京师落第的失意书生,到豫南乡间的坐馆先生,再到龙潜之时的首席谋士,他走过的是一条背离传统仕途的歧路,却也是一条通往更加波澜壮阔未来的……正道。
他知道,前路注定荆棘密布,生死难料。但当他对上太祖那双沉静却仿佛能吞噬一切黑暗的眼睛时,心中便只剩下一个念头:
“履谦,愿为陛下,为这新生的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承诺,始于那个冬夜贡院外的绝望,成长于柏家庄园的倾心相交,坚定于笃本堂内的惊世之论,并将贯穿他此后的一生,直至帝国的光辉,照耀到他所能看到的最后一片土地。
喜欢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请大家收藏:(m.38xs.com)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