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地区的一家高级茶室包厢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凝结水珠。
孙砚、苏清漪和林星遥提前十分钟到达,选择了一个靠里的位置,从那里可以清楚观察到入口处的动静。
“你确定这位陆先生可信吗?”林星遥低声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随身携带的加密通讯设备。
苏清漪轻轻点头:“陈明远教授亲自引荐的。陆深不仅是业内顶尖的安保专家,更重要的是,他祖父陆远山的失踪与我们调查的事情可能有直接关联。”
孙砚略显紧张地调整着衣领。
自从接触青铜镜以来,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陆深的加入,虽然增强了团队的实力,却也意味着他们离真相——以及危险——更近了一步。
准时两点整,茶室门被推开,一个身形挺拔的男子走了进来。
穿着合身的深色休闲装,步伐稳健有力,眼神锐利而警觉。
陆深进门时看似随意的扫视,实际上已经将整个茶室的布局和人员分布尽收眼底。
“苏教授,孙先生,林女士。”陆深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他自然地坐在空出的座位上,没有多余的寒暄。
他的目光在林星遥身上多停留了一瞬,似乎已经通过某种渠道了解过她的背景。
四人落座后,短暂的寒暄很快转入正题。
陆深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一叠照片摊在茶桌上,“这是我上周调查的仓库入侵事件留下的痕迹。”
照片上清晰的爪痕让三人倒吸一口冷气——那些痕迹与古籍中描述的“秘境守护者”的特征惊人地吻合。
“我追踪这些爪痕的线索,发现它们与我们调查的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陆深的目光扫过三人,“更关键的是,我祖父陆远山1952年在昆仑山失踪前的研究笔记中,多次提到类似的生物痕迹。”
苏清漪身体微微前倾:“陆远山教授是民国时期最杰出的探险家之一。他的失踪,很可能与我们正在追查的‘屏障异常’有关。”
陆深点头,取出一个保存完好的老旧笔记本:“这是祖父的探险笔记。最后一页记录了他认为昆仑山存在‘非人之门’的理论,并详细描述了一种守护门户的生物,特征与仓库爪痕高度一致。”
孙砚仔细查看笔记上的素描,又对比爪痕照片,心跳不禁加速:“这些生物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开明兽’,据说是守护昆仑门户的神兽。”
林星遥调出平板电脑中的资料库:“我父亲的研究笔记中也提到过类似生物,称其为‘屏障守护者’。他认为这些生物只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屏障出现异常时才会现身。”
陆深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林远征教授的理论与我祖父的发现多处不谋而合。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验证这些假设。”
苏清漪适时切入核心问题:“陆先生,既然我们已经达成共识,接下来就是具体执行。我们计划在夏至日前往昆仑山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您对目前的准备有什么看法?”
陆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深入的问题:“装备最终确认了吗?行动路线有没有更新?应急预案是否覆盖了所有可能的风险?”
林星遥接过话茬,展示了她最新修订的地形分析图和装备清单:“我更新了路线规划和地理信息分析。我们已经备齐卫星通讯设备、无人机侦察系统和高原生存装备。”
陆深仔细审阅资料后,微微点头:“装备选择很专业,但安全防护和紧急撤离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他从包中取出另一份文件,“我根据我们之前的讨论,重新拟定了全套应急预案和指挥流程。”
他展示的方案包括详细的行动时间表、通讯密码系统、紧急医疗预案和多重撤离路线,其专业程度令三人再次叹服。
“我还需要确认一件事。”陆深的目光变得严肃,“你们对可能面临的非自然风险有足够心理准备吗?根据我祖父的笔记和仓库事件的亲身体验,我们可能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挑战。”
孙砚深吸一口气,决定再次展示部分真相。他取出青铜镜,小心地放在茶桌上:“这面战国青铜镜不仅是一张地图,还与屏障状态产生直接反应。通过它,我能够…感知到一些异常现象。”
在三人早已了解但依旧凝重的目光中,孙砚再次描述了触摸镜子时看到的幻象,以及镜子与鲛人手环之间的共鸣现象。
陆深神色严肃地记录着每个细节:“这些超自然现象必须纳入预案考虑。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地理和气候的挑战。”
接下来的两小时,四人详细核对了行动计划的每个环节。陆深凭借其专业背景,提出了多项最终调整建议,从装备分配到行动节奏,都展现出极高的执行素养。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林星遥调出监控画面,“我们一直被不明身份的人监视。这次出发,他们很可能也会有所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