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自己起来梳洗,忽见王夫人那边的小丫头过来道:“太太说了,问二奶奶今日去不去舅太爷那边,要去的话,叫二奶奶同宝二奶奶一路去。” 凤姐因方才的事,心灰意冷,提不起劲,又恨娘家不给争气,再加上昨夜在园里受了惊吓,实在没精神,便说道:“你回太太,我还有一两件事没办清,今日去不了,况且他们那边也不是什么正经事,宝二奶奶要去就让她自己去。” 小丫头答应着回去了。
凤姐梳洗完,换了衣服,心想虽然自己不去,也该带个信,再者宝钗还是新媳妇,出门该照应着,于是见过王夫人,随便找了个由头,就往宝玉房中去了。只见宝玉穿着衣服歪在炕上,两只眼睛呆呆地看着宝钗梳头。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回头看见了,连忙起身让坐,宝玉也爬了起来,凤姐才笑嘻嘻地坐下。
宝钗对麝月道:“你们瞧着二奶奶进来也不言语一声。” 麝月笑着道:“二奶奶进来时就摆手不让我们出声呀。” 凤姐对宝玉道:“你还不走,等什么呢?这么大的人了还这么孩子气,人家梳头你趴在旁边看,成日家在一屋里还没看够?也不怕丫头们笑话。” 说着,哧地一笑,又对着他咂嘴。宝玉虽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没动,把宝钗臊得满脸通红,又不好说什么,只得搭讪着自己递了一袋烟。凤姐笑着站起来接住,道:“二妹妹,你别管我们,快穿衣服吧。” 宝玉也连忙找些东西摆弄,掩饰尴尬。凤姐道:“你先去吧,哪有爷们等着奶奶们一块儿走的道理。” 宝玉道:“我就是嫌我这衣裳不好,不如前年老太太给的那件雀金呢。”
凤姐故意怄他:“你为什么不穿?” 宝玉道:“穿着太早了。” 凤姐忽然想起晴雯,自悔失言,幸亏宝钗和王家是内亲,只是在丫头们跟前已经不好看了。袭人连忙打圆场:“二奶奶还不知道,就是能穿,他也不穿了。” 凤姐道:“这是为什么?” 袭人道:“告诉二奶奶,我们这位爷做事向来稀奇。那一年二舅太爷生日,老太太给了他这件雀金呢,谁知那天就烧了。我妈病重我没在家,那时还有晴雯妹妹,听说她病着整整补了一夜,第二天老太太都没瞧出来。去年上学天冷,我叫焙茗拿给他披,谁知他见了这件衣裳就想起晴雯了,说以后再也不穿了,叫我替他收一辈子。”
凤姐没等她说完,便道:“你提晴雯,真是可惜了,那孩子模样手巧,就是嘴头子利害些。偏偏太太不知听了什么谣言,活活把她的小命要了。还有件事,前儿我瞧见厨房里柳家的女儿五儿,长得和晴雯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心里想叫她进来,问她妈,她妈也愿意。我想着宝二爷屋里的小红跟了我,我还没还他,就把五儿补过来。平儿说太太那天说了,凡像晴雯那样的都不许派到宝二爷屋里,我就搁下了。如今宝二爷也成了家,还怕什么,不如我就叫她进来,就是不知宝二爷愿意不愿意,要是想晴雯,见了五儿也就罢了。” 宝玉本要走,听见这话,眼睛一亮,嘴角上扬,喜不自胜,连忙道:“愿意愿意,早就想让她来了,只是因为太太的话才没敢提。” 凤姐道:“那明儿我就叫她进来,太太那边有我呢。” 宝玉听了,欢欢喜喜地往贾母那边去了。
这里宝钗穿好衣服,凤姐看着他们小两口恩爱缠绵,想起贾琏方才的模样,胸口一阵发酸,坐不住了,便起身对宝钗笑道:“我和你去老太太屋里吧。” 说着出了房门,一同来见贾母。宝玉正在那里回贾母要去舅舅家,贾母点头道:“去吧,少吃点酒,早些回来,你身子才好些。” 宝玉答应着出来,刚走到院内,又转身回来,凑到宝钗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宝钗笑道:“知道了,你快去吧。” 催着他走了。
贾母和凤姐、宝钗说了没几句话,只见秋纹进来道:“二爷打发焙茗回来,请二奶奶。” 宝钗道:“他又忘了什么?” 秋纹道:“我叫小丫头问了,焙茗说‘二爷忘了一句话,叫我回来告诉二奶奶,要是去呢就快些,要是不去,别在风地里站着’。” 说得贾母、凤姐和底下的老婆子、丫头都笑了起来。宝钗脸一红,啐了秋纹一口:“好个糊涂东西,这也值得这么慌慌张张地跑来说。” 秋纹也笑着回去叫小丫头骂焙茗,焙茗一面跑一面回头道:“二爷把我巴巴叫下马来吩咐的,我不说回来要骂我,说了你们又骂我。” 小丫头笑着把这话传了回来,贾母对宝钗道:“你去吧,省得他这么记挂。” 说得宝钗站不住,又被凤姐打趣,没好意思地走了。
这时,散花寺的姑子大了来了,给贾母请了安,见过凤姐,坐下吃茶。贾母问道:“这一向怎么不来?” 大了道:“这几日庙里作好事,有几位诰命夫人常来,所以不得空。今日特来回老祖宗,明儿还有一家作好事,不知老祖宗高兴不高兴,要是高兴也去随喜随喜。” 贾母问道:“做什么好事?” 大了道:“前月王大人府里不干净,见神见鬼的,那位太太夜里还看见去世的老爷,因此昨日来庙里许愿,要在散花菩萨跟前烧香,做四十九天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宁,亡者升天,生者获福,所以我才没空来给老祖宗请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