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马车在驿道上颠簸,扶苏掀开车帘,望着窗外飞逝的田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白川骑马跟在车旁,腰间的横刀随着马蹄声轻轻晃动。
“公子,前面就是函谷关了。”白川低声道,“过了关,再有一日就能到咸阳。”
扶苏点头,目光扫过远处关隘上的秦字大旗。函谷关地势险要,历来是关中门户,守将是李斯的门生,按理说该安全。可他总觉得心里发沉,像有块石头压着。
“让弟兄们打起精神。”扶苏沉声道,“越是靠近咸阳,越不能大意。”
白川会意,勒住马对身后的三十名亲卫喊道:“都机灵点!手按刀柄,眼观六路!”
亲卫们齐声应和,手都按在了刀鞘上,眼神警惕地扫视四周。
进函谷关时,守将果然亲自迎了出来,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将领,名叫周平。他对着马车拱手:“末将周平,参见公子。”
“周将军不必多礼。”扶苏在车里应道,“通关吧。”
周平却搓着手不肯动,嘿嘿笑道:“公子一路辛苦,末将备了些薄酒,不如入关歇息片刻?”
扶苏心里冷笑。这是想拖延时间,还是想探他的底?
“不必了。”扶苏语气转冷,“父皇召我紧急回京,耽误了时辰,你担待得起?”
周平脸色一僵,讪讪道:“是末将唐突了。公子请。”
马车缓缓入关,扶苏掀帘的瞬间,瞥见周平悄悄对身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那亲兵转身就往关内跑去,方向是咸阳。
“公子,这姓周的不对劲。”白川催马靠近,压低声音道。
“意料之中。”扶苏放下车帘,“李斯想知道我带了多少人,有没有带兵器,更想知道我对咸阳的态度。”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告诉弟兄们,待会儿进咸阳城,都把腰杆挺直了,刀出鞘三寸,让某些人看看,咱们上郡军的底气。”
白川眼睛一亮:“诺!”
咸阳城的城门近在眼前时,夕阳正染红半边天。城门口的卫兵比往常多了数倍,个个眼神锐利,像是在搜寻什么。扶苏的马车刚停下,一个尖细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扶苏公子到了?咱家奉赵大人之命,特来迎接。”
说话的是个瘦脸太监,穿着身锦缎宦官服,手里拿着拂尘,眼神在亲卫们身上打转,带着股说不出的轻蔑。
扶苏没下车,淡淡道:“有劳公公。只是父皇急召,我需先入宫觐见,就不劳赵大人费心了。”
瘦脸太监脸色一沉,拂尘往地上一甩:“公子这是不给咱家面子?赵大人说了,公子一路辛苦,特意备了接风宴,就在府里等着呢。”
“接风宴就不必了。”扶苏推开车门,迈步下车。他穿着身玄色锦袍,腰间悬着那柄上过战场的秦剑,身形挺拔如松,眼神扫过太监时,带着股慑人的威压。
瘦脸太监被他看得一哆嗦,竟往后退了半步。他这才发现,眼前的扶苏和传闻中那个温吞的公子完全不同——眉宇间的锐气,手上的薄茧,还有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都透着股久经沙场的狠劲。
“公公要是拦着,我可不保证待会儿宫门前,会不会有人问起赵大人为何敢阻挠皇子觐见。”扶苏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瘦脸太监咬了咬牙,心里暗骂扶苏不识抬举,嘴上却不敢再硬:“既然公子有旨,那咱家就不打扰了。只是...赵大人的心意...”
“替我谢过赵大人。”扶苏打断他,转身对亲卫道,“走,入宫。”
三十名亲卫紧随其后,腰间的刀果然出鞘三寸,寒光闪闪,吓得城门口的卫兵纷纷后退。一行人浩浩荡荡穿过城门,留下瘦脸太监在原地气得直跺脚。
往皇宫去的路上,街道两旁的百姓纷纷驻足,对着扶苏指指点点。
“那就是扶苏公子?听说在北边打了大胜仗!”
“看着比以前精神多了,听说还杀了赵高的人呢!”
“小声点!被赵大人的人听见,有你好果子吃!”
议论声断断续续飘进扶苏耳朵,他脚步不停,心里却明镜似的。赵高在咸阳经营多年,眼线遍布,百姓敢怒不敢言。但这也说明,自己在黑风口的举动,已经让不少人看到了希望。
快到宫门前时,迎面走来一队宫女,为首的是个穿着胡服的女子,身姿婀娜,头上梳着双环髻,鬓边插着支银步摇,走路时环佩叮当,在肃穆的宫道上格外显眼。
亲卫们下意识地想拦,扶苏却抬手制止了。他注意到那女子虽然穿着胡服,袖口却绣着秦式云纹,步摇上的宝石是东胡特产的绿松石——这身份,有点意思。
“奴婢胡姬,见过公子。”女子盈盈下拜,声音清脆如莺啼,抬起头时,露出张清丽的脸,眼尾微微上挑,带着股异域风情。
扶苏挑眉。胡姬?胡亥的养母?卷一剧情里提到的关键人物,终于露面了。
“免礼。”扶苏不动声色地打量她,“你怎么会在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