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梁武帝修建了同泰寺,又新开了大通门和它相对,这俩名字反着读还挺押韵的。梁武帝从早到晚去寺庙,都从这个门进出。辛未日,梁武帝到寺庙舍身出家;甲戌日,才回到宫里,然后宣布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
北魏齐州广川的百姓刘钧聚集了一帮人造反,自己封自己为大行台;清河的百姓房须也自己封自己为大都督,占领了昌国城。
夏天,四月,北魏将领元斌之去讨伐东郡,把赵显德给杀了。
己酉日,柔然的头兵可汗派使者到北魏进贡,还主动提出要帮忙讨伐各路反贼。北魏这边担心他们反复无常,就下诏说天气太热了,让他们等后面的命令。
北魏萧宝寅打了败仗,相关部门建议判他死刑,皇帝下诏免去他的官职,让他成为普通老百姓。雍州刺史杨椿生病了,请求辞职,朝廷又任命萧宝寅为都督雍、泾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同时还是西讨大都督,从潼关往西的地方都归他指挥。杨椿回到家乡,他儿子杨昱准备去洛阳,杨椿就对他说:“现在雍州刺史的人选,论能力确实没人比萧宝寅更合适,但他的上级辅佐官员,朝廷应该派自己的心腹重臣去,怎么能让他自己任命呢!这可是朝廷考虑不周的地方。而且萧宝寅并不把当刺史当成多大的荣耀,我看他得到这个州之后,高兴得过分了,处理赏罚等事务,都不按常规制度来,恐怕他有别的心思。你现在去京城,要把我的这个想法告诉皇帝和太后,也跟宰相说说,让他们另外派长史、司马、防城都督去,想要安定关中,这三个人很关键。要是不派,肯定会有大麻烦。”杨昱当面把这些话告诉了北魏皇帝和太后,他们都没当回事。
五月丙寅日,成景俊攻打北魏的临潼和竹邑,把这俩地方都拿下了。东宫直阁兰钦攻打北魏的萧城和厥固,也都攻克了,兰钦还杀了北魏将领曹龙牙。
六月,北魏都督李叔仁去讨伐刘钧,把他给平定了。
秋天,七月,北魏陈郡的百姓刘获、郑辩在西华造反,还改年号叫天授,他们和湛僧智暗中勾结。北魏任命行东豫州刺史谯国人曹世表为东南道行台去讨伐他们,让源子恭代替曹世表当东豫州刺史。将领们觉得反贼人多势众,官军力量薄弱,而且都是之前战败后逃散又重新集结起来的,都不敢出战,只想守住城池自保。曹世表当时背上长了个大肿包,病得厉害,让人用轿子抬着出来,叫来统军是云宝,对他说:“湛僧智之所以敢深入咱们地盘当强盗,是因为刘获、郑辩在当地很有声望,能给他当内应。听说刘获带兵准备去迎接湛僧智,离这儿也就八十里地;现在咱们出其不意,一战就能打败他,刘获一完蛋,湛僧智自己就会逃走。”于是挑选了一些士兵和马匹交给是云宝,傍晚出城,等到天亮的时候就赶到了,对刘获发起攻击,把他打得大败,然后又把剩下的党羽都收拾了。湛僧智听说后,就灰溜溜地跑了。郑辩和源子恭关系不错,就逃到源子恭那儿藏起来,曹世表把将领和官吏们召集起来,当面责备源子恭,然后把郑辩抓起来杀了。
北魏相州刺史乐安王元鉴和北道都督元衍一起去救信都。元鉴觉得北魏现在麻烦事多,就起了坏心思,于是占据邺城叛变,投降了葛荣。
己丑日,北魏宣布大赦天下。
以前,侍御史辽东人高道穆奉命到相州办事,前任刺史李世哲生活奢侈放纵,不守法纪,高道穆就查办了他。李世哲的弟弟李神轨当时在朝中掌权,高道穆的哥哥高谦之家里的奴仆状告主人,李神轨就把高谦之抓起来关进了廷尉大牢。大赦令马上要颁布的时候,李神轨跑去跟太后说,要先把高谦之弄死,朝中大臣都觉得高谦之挺冤的。
彭群、王辩围攻琅邪,从夏天一直打到秋天,北魏青州刺史彭城王元劭派司马鹿悆、南青州刺史胡平派长史刘仁之带兵去攻打彭群、王辩,把他们打败了,彭群还战死了。元劭是元勰的儿子。
八月,北魏派都督源子邕、李神轨、裴衍去攻打邺城。源子邕行军到汤阴的时候,安乐王元鉴派他弟弟元斌之趁夜偷袭源子邕的营地,没成功;源子邕乘胜追击,包围了邺城,丁未日,把邺城攻下来了,杀了元鉴,还把他的脑袋送到洛阳,元鉴的家族也被改姓为拓跋氏。北魏接着派源子邕、裴衍去讨伐葛荣。
九月,秦州城里的百姓杜粲把莫折念生全家都杀光了,然后自己管理州里的事务。南秦州城里的百姓辛琛也自己管理州里的事务,还派使者到萧宝寅那儿请求投降。北魏又任命萧宝寅为尚书令,恢复他原来的封爵。
谯州刺史湛僧智在广陵包围了北魏东豫州刺史元庆和,北魏将军元显伯来救援,司州刺史夏侯夔从武阳带兵来帮湛僧智。冬天,十月,夏侯夔到了广陵城下,元庆和直接献城投降。夏侯夔想把这个功劳让给湛僧智,湛僧智说:“元庆和是想向您投降,又不是想向我投降,我要是去受降,肯定不符合他的心意。而且我带的这些人都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不好用军纪约束;您治军一向严格,肯定不会有侵害百姓的事,接受投降、安抚归附的人,您来做最合适了。”夏侯夔就登上城楼,拔掉北魏的旗帜,插上梁朝的旗帜;元庆和带着士兵出城投降,城里的官吏和百姓都平安无事,一共俘获了男女四万多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