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青州黄巾 ** !”
士兵匆匆来报,曹孟德与戏志才等人闻言皆是一惊!
青州百万黄巾贼竟又起事?!
霎时间,青州、徐州、兖州皆被战火波及。
徐州城内,州牧府中。
"主公,青州黄巾来势汹汹,恐将进犯我徐州边境!"
刚刚转醒的陶谦面色灰败地倚在榻上,虽然已无性命之忧,却再不复往日神采。
"莫要理会!当务之急是集结兵力,抵御林阳叛军!"
高坐上首的陶谦早已失却平素气度。自淮阴城破后,他帐下精锐折损大半,至今未缓过气来。如今即便黄巾压境,也无心应对。
若不能剿灭林阳,这徐州牧的位置怕是坐不稳了!
阶下的糜竺、陈珪等人见状,不禁暗自叹息。当年陶谦正是平定徐州黄巾之乱,才坐稳这方诸侯之位。
"禀主公,探得兖州东郡太守曹孟德亲率三万大军,意欲攻取琅琊郡!"
陈珪忽而出列,将暗中筹谋多时的消息和盘托出。
"什么?!"
闻听曹孟德大军压境,陶谦面如土色,惊惶不已——此时此刻,他哪还有余力抵御强敌?
"主公勿忧,臧霸将军的三万泰山军正星夜驰援!"
陈珪从容禀报泰山军回援的军情。当初他力主调泰山军驻守边城,便是要待其回援时,令淮阴守军士气溃散。
林阳的行动出乎所有人意料,竟提前攻占了淮阴城。
然而,他的书信并非毫无价值——至少成功促使曹操牵制住臧霸率领的三万泰山军。这么一来,林阳军队面临的压力骤减。至于曹操是否会攻打琅琊郡,陈珪根本不在乎。只要曹操出兵,他就会建议陶谦调臧霸回防。这便是他的谋划:借曹操之力钳制泰山军。
"可恨的曹操!"陶谦怒骂着,神情颓丧。失去了臧霸这支劲旅,他再无抵御林阳的底气。
"主公,当务之急是如何削弱林阳。"陈珪虽心有不甘,却不得不继续献策。毕竟陈家已选择站在林阳一方。
"没错!必须削弱林阳!"陶谦猛然醒悟,急切地望向陈珪:"汉瑜有何良策?"
"建议立即撤回下邳、彭城两郡驻军,将这两地拱手让与林阳。"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割让两郡?陈珪莫不是疯了?
"汉瑜先生,此计恐有不妥。"一直沉默的刘备终于开口。若再不阻拦,徐州城都要不保了。
"非也。如今臧霸大军回防琅琊郡,下邳、彭城守备空虚。主动撤军可驱使曹操与林阳互相争夺。届时主公正可坐收渔利。"
陈珪斜睨着刘备,面露不屑地脱口而出!
既然敢给曹操送信,他早就算准了一切!
若曹操进攻琅琊,便能牵制泰山军三万人马;若攻打彭城郡,正好让陶谦将下邳、彭城二郡拱手让给林阳——横竖都稳赚不赔!
"这......"
刘备听着这般驱虎吞狼的毒计陷入沉默。他本不擅谋略,思绪已然跟不上节奏。另一侧的糜竺却瞪圆双眼直盯着陈珪——不愧是徐州豪族!这老狐狸耍起手段当真狠辣!
如此操作,徐州六郡中林阳便能坐拥三郡,独占半壁江山。至于曹操敢攻彭城?在糜竺看来,陶谦六万大军尚遭惨败,曹操区区三万人马怎敢与林阳的五万雄师抗衡?
上座的陶谦沉吟半晌,终于绷着牙关拍板:"便依汉瑜之计!速撤下邳、彭城驻军!"
淮阴城县衙内,林阳正检视声望商城。当看到刷新出的特殊物品时,眉梢顿时扬起喜色:
【特殊物品】
1.连粳11号稻种(限购百万份/100声望)
2.A4纸一箱(100声望)
望着百万份限购的全新稻种,林阳眼中迸发灼灼光芒。
随着势力范围的逐渐扩张,林阳发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仅凭系统提供的白粥和馒头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温饱需求。每日限额三十万份的粮食供给,面对广陵郡九十余万的人口基数,简直是杯水车薪。
值得庆幸的是,自去年起优质稻种已陆续到位。早在江都县任职期间,林阳就组织开垦了三万亩荒地,成功推广连粳11号水稻的种植。这种高产稻种创造了亩产一千两百斤的佳绩,比起东汉末年普通农田亩产仅两百斤的现状,产量足足提升了六倍。
不过广陵郡的水稻推广进度相对滞后。虽然接管郡务后就立即督促三县开荒种粮,但因时间紧迫、开垦面积有限,首轮收成并不理想。此次出征前,林阳特别叮嘱顾雍、王粲等人务必抓住农时,全力扩大连粳11号的种植规模。
徐州沃土具备一年两熟的优势,只要妥善经营广陵郡的农田,届时一郡之产足可养活整个徐州百姓。这正是林阳应对粮荒的底牌。
"李刚,进来。"林阳唤来亲卫副统领,低声交代了几项要务。望着这位得力干将离去的背影,他不禁感到欣慰——虽然李刚武艺不及典韦,但胜在机敏可靠。至于那位忠心耿耿的猛将,还是专心负责安保更为妥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